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淑人的意思、淑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淑人的解釋

(1).善人。《詩·小雅·鼓鐘》:“淑人君子,懷允不忘。” 鄭玄 箋:“淑,善。” 漢 張衡 《思玄賦》:“感鸞鷖之特栖兮,悲淑人之希合。” 金 王若虛 《議論辨惑》:“雖然,此自 漢 以來,學者之所共蔽, 曄 ( 範曄 )也淑人,何足以知之!”

(2).古命婦封號。 宋 凡尚書以上官未至執政者,其母、妻封為淑人, 明 為三品官員祖母、母、妻封號。 清 因 明 制,又增宗室奉國将軍之妻為淑人。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 政和 中﹞改郡、縣君號為七等:郡君者為淑人、碩人、令人、恭人;縣君者為室人、安人、孺人。”《說郛》卷三四引 宋 無名氏《趨朝事類·外命婦品》:“尚書以上封淑人。”《永樂大典》卷二九七二引《國朝諸司職掌》:“凡文官正從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贈淑人。”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一:“奉國将軍正室稱淑人。”

(3).猶淑女。《剪燈馀話·江廟泥神記》:“有淑人兮邦之媛,珮明月兮紉蘭荃。”參見“ 淑女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淑人”一詞包含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善人
    指品德善良、溫人。最早見于《詩經·小雅·鼓鐘》:“淑人君子,懷允不忘。”鄭玄注“淑”為“善”,漢代張衡《思玄賦》也以“淑人”形容高潔之士。

  2. 淑女
    部分文獻中與“淑女”含義相近,如明代《剪燈馀話》中“有淑人兮邦之媛”,形容賢良貞靜的女性。


二、古代命婦封號

“淑人”是宋、明、清三朝對官員家屬的封號,具體演變如下:


三、文學與曆史引用


“淑人”既可指品德高尚之人,也是古代女性榮譽封號,兼具文學意象與制度意義。如需更深入考據,可參考《詩經》《思玄賦》等古籍及《鐵圍山叢談》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淑人》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淑人》是一個表示對品德高尚、溫文爾雅的人的稱呼。在傳統文化中,淑人被視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舉止的人,是受人尊敬和敬仰的典範。

拆分部首和筆畫

《淑人》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氵”,它表示“水”的意思。而“人”則是詞的另一個部首。據此可以推測,該詞與美好的品德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有關。

根據字典查詢,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來源和繁體

《淑人》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左傳》一書中。在那個時候,淑字的表義是“美好、優雅”,至今仍有人用繁體字“淑”來書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淑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在金文中,淑字旁邊會有兩個水旁,底部沒有橫畫。而在隸書中,淑字在底部多加了一筆橫畫,形成了現在常見的形态。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淑人》的例句:

1. 她是一個真正的淑人,總是寬容、善良而體貼。

2. 他的表現再次證明他是個淑人,能夠以身作則,幫助他人。

組詞

與《淑人》相關的組詞:

1. 淑女

2. 淑婦

3. 淑雅

4. 淑儀

5. 淑姿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善良、貞淑、端莊

反義詞:惡人、邪惡、粗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