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eagre]∶粗疏淺薄
思慮疏淺
(2) [alienate]∶疏遠;不深厚
關系疏淺
亦作“疎淺”。亦作“踈淺”。1.粗疏膚淺。 南朝 齊 王融 《畫<漢武北伐圖>上疏》:“鑿飲耕食,自幸 唐 年,而識用昏霾,經術疏淺。” 宋 蘇轍 《代滕達道龍圖蘇州謝上表》之一:“伏念臣家世寒微,學術疎淺。”《明史·劉铉傳》:“又令甄别六館生,年老貌寝,學藝疎淺者,斥為民。” 明 方孝孺 《習庵說》:“踈淺者竊其華而忘修己之實,質魯者守其意而不求緻用之全。” 豐子恺 《緣緣堂隨筆·秋》:“以前我的思慮真疏淺!以為春可以常在人間,人可以永在青年,竟完全沒有想到死。”
(2).輕率淺薄。《明史·忠義傳四·趙錦》:“今 言 誅,而 嵩 得播惡者, 言 剛暴而疏淺,惡易見; 嵩 柔佞而機深,惡難知也。”
(3).疏遠淡漠。 ********* 《萍蹤寄語》四二:“資本主義社會裡面,因個人主義之高度的發展,家屬的關系也比較地疏淺。”
“疏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綜合解釋:
學識或思想粗疏膚淺
指學問、見解等不夠深入,停留在表面。例如“學術疏淺”(、6)或“思慮疏淺”()。
行為或性格輕率淺薄
形容為人處世缺乏穩重和深度。如《明史》中提到“剛暴而疏淺”(、7)。
關系疏遠淡漠
表示人際交往中的情感淡薄或距離感。例如“關系疏淺”(、5),或鄒韬奮描述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家屬關系疏淺”()。
以上解釋綜合了權威詞典與曆史文獻的用法,需注意語境差異。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2、6、7等來源。
《疏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輕微或不深入。
《疏淺》的拆分部首為疒(疔病)、水(水),共計7個筆畫。
《疏淺》一詞的來源援引了疏和淺兩個詞的意思。疏表示不密集、不緊密,淺表示不深入、不深厚。結合起來,形象地表達了輕微或不深入的含義。
《疏淺》的繁體字為「疏淺」。
在古代,「疏淺」的寫法可能不同于現代,因為漢字的書寫形式會隨着時間而變化。然而,在古時候,「疏淺」一詞仍然表達着類似的意思。
1. 他的知識隻是疏淺的涉及了這個話題。
2. 她的了解隻是對那個領域的疏淺。
3. 這場雨隻是疏淺地潤濕了大地。
疏淺的一些相關詞彙有:
1. 疏忽:指不注意或不細心。
2. 膚淺:形容見識或認識不深。
3. 稍嫌疏淺:稍微有點淺。
4. 淺嘗辄止:表示隻有一點點嘗試或體驗。
疏淺的近義詞有:輕微、淺薄。
疏淺的反義詞有:深入、深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