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賢良謹慎。《隸釋·漢中常侍樊安碑》:“制詔:中常侍 樊安 ,宿衛歷年,恭恪淑慎。” 南朝 梁 沉約 《奏彈秘書郎蕭遙昌》:“淑慎之迹未彰,違惰之容已及。” 宋 曾鞏 《祖母陳氏追封蜀郡太守夫人》:“淑慎恭儉,化行閨門。” 清 曾國藩 《鄧湘臯先生墓表》:“妻 曹氏 ,仁厚淑慎,裡黨欽之。”
(2).使和善謹慎。《詩·邶風·燕燕》:“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鄭玄 箋:“淑,善也。” 孔穎達 疏:“又終當顔色溫和,且能恭順,善自謹慎其身。”《儀禮·士冠禮》:“敬爾威儀,淑慎爾德。”《東觀漢記·梁冀傳》:“大将軍夫人,躬先率禮,淑慎其身。”《藝文類聚》卷十八引 晉 張林 《陳夫人碑》:“芳徽風邁,淑慎其身。”
“淑慎”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賢良謹慎
指人的品德溫和、善良且行事審慎。該含義在古代文獻中常見,如《隸釋·漢中常侍樊安碑》提到“恭恪淑慎”,宋代曾鞏也以“淑慎恭儉”形容女性的德行。
使和善謹慎
強調通過言行引導他人向善或培養謹慎态度,例如“淑慎其行”這類表達。
傳統語境中的女性品德
在成語用法中,“淑慎”多形容女性溫柔貞淑、舉止得體,如“淑慎其身”。其中“淑”指品性端莊優雅,“慎”表示行為嚴謹克制,合起來是對女性德行的褒揚或期許。
作為人名的寓意
現代常将“淑慎”用于名字,寓意善良聰慧與穩重謙遜的結合:“淑”象征善良美好,“慎”代表嚴謹自律,整體寄托了對品德與智慧的期望。
“淑慎”既是傳統品德的凝練表達,也承載了文化中對理想人格的追求。
《淑慎》是一個常用詞彙,在中文中有着特定的意義。它形容一個人的品德優良、言行穩重、善良謙遜的品質。一個淑慎的人在處事和待人接物方面都能夠恰到好處地表現出自己的溫和和謹慎。
《淑慎》這個詞彙的部首是水(氵)部,因為與水相關的意象常常與溫和、潤澤的品質相聯繫。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其中包括了一些比較複雜的字形組合。
《淑慎》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最早出現在《尚書·五子之歌》中,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謹慎而合乎禮儀。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淑的形狀稍有不同。它的字形與簡化後的現代漢字相比,具有更多的筆畫和細節。慎則與現代的寫法保持一緻。
1. 她的淑慎品德受到了大家的一緻贊揚。
2. 任何一個領導者都應該具備淑慎的表現,以便赢得人們的信任。
組詞:淑女、淑德、慎重、謹慎
近義詞:溫和、和善、恭謙
反義詞:粗魯、傲慢、魯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