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囊的意思、束囊的详细解释
束囊的解释
收拾行囊。 唐 欧阳詹 《晨装行》:“旅灯彻夜席,束囊事晨征。”
词语分解
- 束的解释 束 ù 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 控
- 囊的解释 囊 á 口袋:药囊。探囊取物。囊空如洗。囊括。 〔囊生〕藏语,中国西藏农奴主家的奴隶。亦称“朗生”。 像口袋的东西:胆囊。胶囊。囊肿。 囊 ā 〔囊膪〕猪的乳部肥而松软的肉。 〔囊揣〕a.虚弱,懦弱
网络扩展解释
“束囊”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主要含义为收拾行囊,常见于古文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 词义:指整理、收拾行李或行装,准备出行。
- 词源:由“束”(整理、捆扎)和“囊”(袋子、行囊)二字组合而成,字面意思即整理袋中物品。
语境应用
- 古文用例:
唐代诗人欧阳詹在《晨装行》中写道:“旅灯彻夜席,束囊事晨征”,描述旅人连夜收拾行李、清晨启程的场景。
- 现代延伸:
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历史类文本,强调出行前的准备动作,如“束囊远行”“束囊待发”等。
补充说明
- 其他解释争议:部分非权威来源(如)提到“束囊”有“自我束缚”的引申义,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成语混淆或误传有关。
- 常见组词:如“束囊事晨征”“束囊远游”等,均与出行准备相关。
建议在阅读古文时优先采用“收拾行囊”的基本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词义解释:
《束囊》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形容人背着行囊或背包而行走的样子。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背包”或“行囊”。这个词常用于古代文学和诗词中,形象地描述人们在旅途中的景象。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束囊》的部首是“缶”和“囗”,共有12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束囊》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为“杙囊”(繁体字),在繁体中仍然保留使用。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束囊”的写法并未出现,而是使用了“杙囊”,其中“杙”的含义是木桩、木钉,“杙囊”表示把背包用绳索绑在杖上。这种写法反映了古代人们背囊出行的一种特殊方式。
例句:
古代文学名篇《西游记》中有一句描写行囊的诗句:“五百年消魂,青灯黄卷,明月共长久。争知此中真假,便是黄麻烘束囊,”意思是漫长岁月的折磨,使得书籍读得破旧,就像黄麻所制的束囊一样。
组词、近义词与反义词:
组词:束缚、绑固、背囊。
近义词:背囊、行囊、背包。
反义词:放松、解囊、解脱。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