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樞密的意思、樞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樞密的解釋

(1).**。 唐 白居易 《得丁私發制書法司斷依漏洩坐丁訴雲非密事請當本罪判》:“如或事關樞密,則科漏洩之辜,請驗跡於紫泥,方定刑於丹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軍機禦史》:“軍機為樞密重地,非特有詔旨,不許擅入。”

(2).中樞官署的統稱。《北史·劉潔傳》:“ 潔 久在樞密,恃寵自專,帝心稍不平。” 唐 張說 《齊黃門侍郎盧思道碑》:“太子監國于 晉陽 ,公留綜宮朝,兼典樞密。” 清 蔣士铨 《桂林霜·議恤》:“持衡司禮專樞密,聽履聲同上金闕。”

(3).專稱樞密院。 宋 蘇轼 《策略二》:“今夫天下之財,舉歸之司農;天下之獄,舉歸之廷尉;天下之兵,舉歸之樞密,而宰相特持其大綱,聽其治要而責成焉耳。”

(4).樞密使的簡稱。《舊五代史·唐書·郭崇韬傳》:“於是三上章堅辭樞密之位,優詔不從。” 宋 王明清 《揮麈前錄》卷二:“身見其子 肖胄 為樞密,壻 鄭億年 為資政殿大學士,儀同執政。”參見“ 樞密使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樞密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樞密"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政治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涉國家機要事務或中樞權力機構。以下從詞義、曆史演變及語用角度分述:

  1. 詞源解析 "樞"本義為門戶的轉軸(《說文解字》),引申指事物關鍵;"密"指隱秘、重要之事。二字合稱最早見于《舊唐書》,特指朝廷機密要務,構成"樞機周密"的治理概念。

  2. 職官制度 作為職官名稱始于唐代宗設立的樞密使,宋代發展為樞密院,與中書省并稱"二府",專掌軍事機密與邊防要務(參考《宋史·職官志》)。其職能包含武官任免、兵符調發等核心軍政事務。

  3. 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保留"樞密"的古語特征,多用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如"樞密文書"指代重要文件,"入掌樞密"喻指進入權力核心。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标注為曆史詞條。

  4. 文化意象 古典文學常以"樞密"象征權柄,如《三國演義》中"總樞密之重",既體現機構職能,又暗含政治鬥争的隱喻色彩,反映出古代官僚體系的運作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樞密”是中國古代政治體系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隨曆史演變而擴展,主要包含以下四層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國家機密
    指涉及國家核心的機密政務,如唐代白居易在奏疏中提到的“事關樞密”即強調其機密性。

  2. 中樞官署的統稱
    唐代文獻中,樞密常代指中央核心行政機構。例如《新唐書》記載,樞密官員參與處理尚書省六曹事務,但人事任免權獨立。


二、官職與機構

  1. 樞密使的簡稱
    唐代始設樞密使,最初由宦官擔任,負責傳達皇帝诏令。五代時期,郭崇韬等重臣曾擔任此職,逐漸成為掌握實權的高官。

  2. 樞密院的專稱
    宋代正式确立樞密院為中央軍事管理機構,與中書省(行政)并稱“二府”。蘇轼在《策略二》中提到,樞密院統管全國軍事,宰相僅負責宏觀協調。


三、曆史演變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樞密”已不常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職能,可參考《新唐書》《宋史》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八寶箱坂崄報頭扁牓猋急璧流離簿曆藏頭亢腦殘歲柴桑主褫落當院奪適販兒放射性同位素犯尅佛燈赴舉隔蔽更革谷璧谷貨翰墨林輷磕餱食回瞰灰突突鹄望轎廳今不如昔糾缪酒肉朋友良師棂床龍飛虎跳龍天滿破民監旁妻蚙窮全幅群議取土坑乳燕飛殺雞抹脖梢書省铨奢望事宜霜雲四外雖恐攤售田界提牢王氈無産階級詳允仙教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