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馬的意思、束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馬的解釋

(1).拴住馬。《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慶氏 之馬善驚,士皆釋甲束馬而飲酒。” 杜預 注:“束,絆之也。”

(2).駕禦馬。 南朝 梁 任昉 《百辟勸進今上箋》:“ 山戎 、 孤竹 ,束馬景從伐罪弔民,一匡靖亂。” 北齊 魏收 《後園宴樂》詩:“束馬輕 燕 外,獵雉陋 秦 中。” 唐 薛逢 《送西川梁常侍之新築龍山城并錫赉兩州刺史及部落酋長等》詩:“束馬淩蒼壁,捫蘿上碧岑。”

(3).包裹馬足,以防滑跌。形容山路險隘難行。 唐 駱賓王 《疇昔篇》:“ 蜀 路何悠悠, 岷 峰阻且脩……長途看束馬,平水見沉牛。”《新唐書·高適傳》:“ 平戎 以西數城,皆窮山之颠,蹊隧險絶,運糧束馬之路,坐甲無人之鄉。” 宋 陳亮 《酌古論·鄧艾》:“使 瞻 能拒束馬之險,則 艾 将不戰而自沮。” 清 湯右曾 《辰龍關》詩:“束馬懸厓險,關門鬱不開。”參見“ 束馬懸車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束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1. 拴住馬或束縛馬匹

    • 原指用繩索固定馬匹,使其無法自由活動。例如《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記載:“慶氏之馬善驚,士皆釋甲束馬而飲酒。”。杜預注:“束,絆之也”,即用繩索絆住馬腿。
  2. 駕禦、控制馬匹

    • 引申為對馬匹的駕馭,常見于軍事或行軍場景。南朝梁任昉《百辟勸進今上箋》中“束馬景從伐罪弔民”即為此意。
  3. 包裹馬足以應對險路

    • 特指用布或皮革包裹馬蹄,防止在崎岖山路滑跌。唐代駱賓王《疇昔篇》描述蜀道艱險時提到“長途看束馬,平水見沉牛”,宋代陳亮《酌古論·鄧艾》中也有類似用法。

例句參考: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較少使用,但在描述古代行軍、山地交通時仍具表現力。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束馬的意思

《束馬》是指用繩索、帶子等将馬捆綁住,使其無法自由行動的行為,也可以用來表示馬匹被束縛住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束馬》的部首為馬,共有7筆。

來源

《束馬》一詞最早見于《漢書·馬援傳》:“馬援遣江上督焉,數刻問之。是夜燃燈讀書畢,即謝曰:‘某非夜放束馬之人。”指的是馬援不是晚上放馬的人。

繁體

《束馬》的繁體字為「束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束馬」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一種寫法是馬字下面有橫折,表示馬被束縛住。另一種寫法是将「束」寫在「馬」的左側,表示馬被緊緊束縛住。

例句

1. 軍隊在軍事演習中使用了繩索束馬,以确保馬匹不會在行軍過程中逃跑。

2. 他騎着束馬出發,朝着遠方的草原奔去。

組詞

馬缰繩、馬籠頭、缰繩、馬鞍、馬鞭

近義詞

馬缰繩、馬籠頭

反義詞

放馬、馳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