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率的意思、疏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率的解釋

亦作“疎率”。1.爽朗直率。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豪爽》:“ 王大将軍 自目高朗疎率,學通《左氏》。”《南史·張稷傳》:“性疎率,朗悟有才略。” 明 唐順之 《祭丘思庵文》:“餘以疎率,果非適用,屢進屢黜。”

(2).粗疏輕率;粗略草率。《北齊書·祖珽傳》:“ 珽 性疏率,不能廉慎守道。” 明 方孝孺 《答俞子嚴書》之二:“又性鈍劣,不善記憶……加以疎率,措慮不密,於書惟取其道理大意所在,不復檢顧細微。” 清 林則徐 《批餘保純等為英商貨船請照候驗會禀》:“此次該牧等承辦夷務,疎率不合之處,已於前稟縷晰批明矣。”

(3).指松散,不緊密。 鄭振铎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四章九:“ 宋玉 的其他諸作,除《招魂》外,自《風賦》以下,便都有些靠不住。一則他們的文體是疏率的,與《九辯》之緻密不同。”

(4).簡單隨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疏率”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爽朗直率(性格特征)
    指性格開朗、不拘小節,如《北史·祖珽傳》提到“珽性疏率,不能廉慎守道”。該釋義強調為人坦蕩、不拘泥于細節。

  2. 粗疏輕率(行為态度)
    表示行事不夠嚴謹或草率,如《南史·張裕傳》記載“性疏率,朗悟有才略”,暗含對粗心态度的批評。

  3. 結構松散(物理狀态)
    描述事物排列不緊密,如鄭振铎在《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分析宋玉作品時提到“文體疏率”,指文章結構不夠緊湊。

  4. 簡單隨便(行事風格)
    指做事方式簡潔隨意,常見于古籍中對生活态度的描述。

二、讀音與用法

三、語境示例

四、注意事項

數學領域中的“疏率”(與“密率”相對)指稀疏概率,屬統計學概念,與上述人文釋義不同,需結合專業背景區分。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擴展案例,可參考《北史》《南史》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疏率的意思

疏率是一個形容詞,指的是人的行事舉止輕率、不慎重、不謹慎。一個疏率的人往往容易大意、馬虎,不注重細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疏率的部首是疋(shū),總計6畫。

來源

疏率一詞的來源比較有意思。其中,“疏”字是指疏忽、散漫,而“率”字則表示輕率、草率。

繁體

疏率的繁體字是「疏率」,并沒有其他特殊的繁體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疏率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他對這個決定猶豫不決,一直拖延,顯得十分疏率。

2. 她做事總是急于求成,缺乏耐心和細心,有些疏率。

3. 這個項目需要嚴謹的處理,不容許一點疏率。

組詞

疏率的相關詞彙有:

1. 疏忽:對事物處理不周到、不細心。

2. 草率:行事倉促、不經心。

3. 馬虎:對事情不嚴謹、粗心大意。

近義詞

疏率的近義詞包括:

1. 輕率:舉止魯莽、不慎重。

2. 粗心:不細心、不注意細節。

反義詞

疏率的反義詞是謹慎,表示行動、舉止謹慎、小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