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戍樓的意思、戍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戍樓的解釋

邊防駐軍的瞭望樓。 南朝 梁元帝 《登堤望水》詩:“旅泊依村樹,江槎擁戍樓。” 唐 許渾 《金陵懷古》詩:“《玉樹》歌殘王氣終, 景陽 兵合戍樓空。” 明 尹耕 《紫荊關》詩:“斥堠直通沙磧外,戍樓高并朔雲平。” 清 吳偉業 《送紀伯紫往太原》詩:“相依 劉越石 ,清嘯戍樓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戍樓”是古代邊防軍事設施,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邊防駐軍用于瞭望、防守的高樓,多建于邊疆要塞,是古代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名稱由“戍”(駐守)和“樓”(高層建築)組合而來。

  2. 結構與功能
    戍樓通常以磚石建造,高度較高,便于士兵觀察敵情、傳遞信號或遠程攻擊。部分戍樓與城牆、烽火台等設施相連,形成完整的防禦鍊。

  3. 文學意象
    戍樓在古詩中常作為邊塞象征,體現戍邊将士的孤寂與家國情懷。例如:

    • 南朝梁元帝《登堤望水》:“江槎擁戍樓”;
    • 唐代岑參“戍樓西望煙塵黑”;
    • 宋代張孝祥“一尊濁酒戍樓東”。
  4. 延伸含義
    現代語境中,“戍樓”可比喻堅守崗位、保衛邊疆的人或精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背景或建築形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戍樓》的意思

《戍樓》指的是邊境地區的守備樓,常見于古代中華文化中,它是用來駐守士兵,進行邊境防禦的建築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戍樓》的部首是“戈”,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戈(1),戋(7),木(4)。

來源

《戍樓》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根據漢字的演變發展,它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其中,“戍”表示防守、駐守,指的是官兵守衛的行為;“樓”則代表建築物,指的是高大的塔樓。結合起來,“戍樓”便是守備防禦的建築物。

繁體字

《戍樓》的繁體字為「戍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着一些差異。《戍樓》的古代寫法為「戌樓」。

例句

1. 邊塞的戍樓高聳,官兵們全副武裝,嚴陣以待。

2. 時光荏苒,戍樓見證了曆史的滄桑變遷。

組詞

組詞有:戍官、戍邊、戍衛、樓台、樓閣等。

近義詞

近義詞有:防禦樓、崩樓、堡壘。

反義詞

反義詞有:樓閣、雄樓、廣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