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粗食。《北史·張湛傳》:“﹝ 銑 ﹞性至孝,母憂,哀毀過人,服制雖除,而蔬糲弗改。”《舊唐書·歸融傳》:“上以 融 學家,因問:‘蔬糲’字有賴音,何也?‘糲’是飯之極麤者耶?” 清 顧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詩之一:“疢如切中心,沒齒安蔬糲。”
“蔬糲”(shū lì)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粗糙、簡樸的食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文化背景,可參考《北史》《舊唐書》等文獻。
《蔬糲》是一個古漢字詞,意思是指類似菜肴的糲子,通常是用碾數次的稻谷磨成細粉後用來制作食物。這種食物富含養分,口感獨特,常用于豐富飲食。
《蔬糲》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艹”為草字頭的部首,表示植物相關的意思;而“米”為稻谷的部首,表示糧食相關的意思。總共有11個筆畫。
《蔬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飲食文化的發展。古時使用糲子制作成類似菜肴的食物,因其形狀和用途與菜肴相似,所以稱為“蔬糲”。在繁體字中,“蔬糲”保持相同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蔬糲》的方式和現代相似,部首和筆畫沒有發生變化。
1. 他用糲子制作的蔬糲菜肴,深受饕客們的喜愛。
2. 這家餐館提供各種創意蔬糲,讓人大開眼界。
蔬菜、蔬果、糲粑、糲食、糲粉、糲黍
糲肴、藜糲
葷菜、肉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