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糲的意思、蔬糲的詳細解釋
蔬糲的解釋
指粗食。《北史·張湛傳》:“﹝ 銑 ﹞性至孝,母憂,哀毀過人,服制雖除,而蔬糲弗改。”《舊唐書·歸融傳》:“上以 融 學家,因問:‘蔬糲’字有賴音,何也?‘糲’是飯之極麤者耶?” 清 顧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詩之一:“疢如切中心,沒齒安蔬糲。”
詞語分解
- 蔬的解釋 蔬 ū 可做菜吃的植物(多屬草本):蔬菜。菜蔬。布衣蔬食。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糲的解釋 糲 ì 見“粝”。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蔬糲"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詞義可拆解為兩個語素進行分析:
- "蔬"指蔬菜類食物,《說文解字》釋為「菜也」,特指未經葷腥加工的植物性食材。
- "糲"同「粝」,本義指糙米,《廣韻》注「力制切,粗米」,後引申指粗劣的食物,《史記·李斯列傳》載「堯之有天下也,粢粝之食」即用此義。
組合後的"蔬糲"特指粗劣的素食飯菜,常見于古代文獻描述清貧生活的語境。如宋代文人筆記中「布衣蔬糲,晏如也」的記載,生動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安貧樂道的精神境界。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具有鮮明的文言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蔬糲”(shū lì)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粗糙、簡樸的食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粗劣的食物,通常包括野菜和糙米等未經精細加工的食材。例如《北史·張湛傳》提到“蔬糲弗改”,形容即便服喪期結束,仍堅持食用粗食。
- 引申意義:多用于描述生活清貧或簡樸的狀态,如清代顧炎武詩句“沒齒安蔬糲”即表達安于粗茶淡飯的生活态度。
2.結構與讀音
- 字形:“蔬”指蔬菜,“糲”指糙米,二字組合強調食物的粗簡。
- 拼音:shū lì,注音為ㄕㄨ ㄌㄧˋ。
3.古籍例證
- 《舊唐書·歸融傳》記載,唐憲宗曾問“蔬糲”一詞的讀音和含義,側面反映其作為粗食的指代。
- 清代詩詞中常借“蔬糲”表達文人淡泊名利的志趣,如“茅屋蔬飱”等類似用法(相關詞彙“蔬飱”見)。
4.相關詞彙
- 近義:蔬飱(shū sūn),同樣指粗劣的飯菜。
- 反義:膏粱(精細美食)。
5.文化内涵
- 古代常以“蔬糲”體現孝道(如《北史》中的服喪例子)或士人安貧樂道的精神追求。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文化背景,可參考《北史》《舊唐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鼻地獄拜璧贲典筆墨儳儳塵客陳雷膠漆塵響叱李雴霫村頭大忘東園匠斷機嶞嶞多濫葛帆船運動訪俗幡勝分辨紛錯豐露富發弓腳公朱寡讷龜龍片甲韓嶽驕榮架田介倪借題發揮驚靁進時九霄決事比舉絲克令快心滿志窺取厲武靡草帕羅切勑騎驢倒堕秦家樓秋俠诠用毵毵深奸巨猾實心眼兒縮版逃田佗生衛虎未笄無完膚遐沖下宮媟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