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黍離的意思、黍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黍離的解釋

本為《詩·王風》中的篇名。《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 周 室之颠覆,徬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後遂用作感慨亡國之詞。 三國 魏 曹植 《情詩》:“遊子歎《黍離》,處者歌《式微》。”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序》:“麥秀之感,非獨 殷 墟;黍離之悲,信哉 周 室。” 宋 柴望 《多景樓》詩:“昔日最多風景處,今人偏動黍離愁。” 明 張煌言 《舟次琅琦谒錢希聲相公殡宮》詩之一:“赤手曾扶闆蕩運,黃腸猶帶黍離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黍離”一詞源于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特指《詩經·王風》中的名篇《黍離》。其含義可從字面、詩歌本義及後世引申義三個層面進行解釋:

  1. 字面釋義:

    • 黍 (shǔ): 指黍子,古代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籽實去皮後稱黃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後有黏性。《說文解字》釋為:“禾屬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種,故謂之黍。” 它是中國古代北方主要的農作物。
    • 離 (lí): 此處指茂盛的樣子。《爾雅·釋诂》雲:“離,麗也。”郭璞注:“謂附着也。”在《黍離》詩中,“離離”疊用,形容黍子生長繁茂、行列整齊的狀态。此義項在古漢語中常見,如“離離原上草”。
  2. 詩歌本義(《詩經·王風·黍離》):

    • 該詩以“彼黍離離”起興,描寫詩人經過西周故都鎬京(今陝西西安附近)時,看到昔日繁華的宗廟宮室遺址上,如今長滿了茂盛的黍子(禾苗),引發對故國淪亡、盛世不再的沉痛哀思與感慨。詩中反複詠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表達了深切的亡國之痛和滄桑之感。
    • 據《毛詩序》記載:“《黍離》,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 這确立了該詩的主題是哀悼西周的滅亡。
  3. 後世引申義:

    • 由于《黍離》一詩情感深沉、意象鮮明,“黍離”一詞逐漸演變成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典故性詞語和詩歌意象。
    • 其核心引申義為:感慨國家衰亡、抒發故國之思、表現興亡之歎。後世文人常用“黍離之悲”、“黍離之感”、“故宮離黍”等詞語,來表達對朝代更疊、國破家亡或盛衰無常的深沉哀傷與悲憫情懷。它成為了中國文學中表達亡國哀思和曆史滄桑感的經典符號。

“黍離”本指《詩經》中描寫茂盛黍子的起興之句,因其所在的詩歌表達了強烈的亡國之痛與滄桑之感,故後世将其凝固為一個特定的文化符號,用以指代對國家衰亡、曆史變遷的深切悲歎與哀思。其核心内涵是亡國之痛與盛衰之感。

網絡擴展解釋

《黍離》是《詩經·王風》中的名篇,其詞義可從字面、象征、曆史背景等多角度解析:

一、字面含義

  1. 黍:北方農作物,形似小米,去皮稱黃米,可釀酒或制糕。
  2. 離離:形容黍稷生長茂盛整齊之貌,或解釋為低垂狀。
    • 詩句“彼黍離離,彼稷之苗”即描繪黍子成行、高粱抽苗的田野景象。

二、象征意義

《黍離》全詩以黍稷繁茂反襯故國衰敗,成為亡國之痛的代名詞。周朝大夫行經宗周故地,見舊時宗廟宮室盡為禾黍,悲歎周室傾覆,遂作此詩。後世以“黍離之悲”喻指對故國淪亡的哀思,如曹植《情詩》、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均引此典。

三、詩句解析

四、争議與延伸

“黍離”既是自然景象的寫實,更承載了深沉的曆史悲情。其意象在後世文學中反複出現,成為華夏文化中“興亡之歎”的經典符號。

别人正在浏覽...

八荒之外百鍊鏡鑤冰不究蒼萌差譌朝晝稱誦瞋決酬願初會刺溜搗實大晟府飯數風則咈然甘泉必竭膏肓之疾工商銀行漢文和沖鶴處雞群恒娥厚積花雪節解接刃羁旅警畏金花箋饑穣九法攬結淚如泉湧嵺嵺裡婦儢儢麥餌門戶人明珰南嶽壽陪侍評戲齊宮七醢侵轶刹帝利深見遠慮時值私援俗表蘇舜欽太一壇體育館外班誤認顔标鄉會饷款霞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