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意思、曹植的詳細解釋
曹植的解釋
曹植(192-232) : 三國魏詩人。字子建,谯縣(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封陳王,谥思,世稱陳思王。早年因富于才學,曾被曹操寵愛,欲立為太子。及曹丕、曹fe22相繼為帝,備受猜忌,郁郁而死。所作五言詩善用比興手法,語言精練而詞采華美,對五言詩的發展頗有影響。亦善辭賦、散文。
詞語分解
- 曹的解釋 曹 á 等,輩:爾曹(你們)。吾曹。 古代分科辦事的官署:部曹(中國明、清兩代各部司曹的通稱,源于漢代曹史的簡稱,相當于郡守的總務長)。 訴訟的原告、被告兩方。 姓。 筆畫數:; 部首:曰; 筆順編
- 植的解釋 植 í 栽種:種植。培植。栽植。植樹。 樹立:植立。植志(立志)。 戮住,豎起:植耳。 生物的一大類,谷類、花草、樹木等的統稱:植物。植被。植保。 古代軍中監督工事的将官:“華元為植,巡功。”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沛國谯縣(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以下是對其生平和成就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 生卒年:192年-232年,享年41歲。
- 身份:曹操與卞皇後所生第三子,封陳王,谥號“思”,世稱“陳思王”。
- 稱號:與曹操、曹丕并稱“三曹”,南朝謝靈運贊其“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鬥”。
二、文學地位與成就
-
建安文學集大成者
曹植被《詩品》稱為“建安之傑”,現存詩80餘首,辭賦、散文40餘篇,是建安時期作品最多的作家。其詩歌風格“骨氣奇高,詞彩華茂”(鐘嵘評),确立了五言詩的抒情傳統。
-
代表作品
- 賦:《洛神賦》以浪漫筆法描繪人神之戀,辭藻華美。
- 詩:《白馬篇》《七哀詩》《野田黃雀行》等,多反映社會現實與個人抱負。
- 典故:“七步成詩”傳說展現其急智與兄弟矛盾。
三、生平經曆
- 早年受寵:十歲能文,才華橫溢,深受曹操器重,幾乎被立為太子。
- 失勢與壓抑:曹丕繼位後,屢遭猜忌打壓,多次遷封,生活困頓。
- 晚年境遇:雖多次上書求用,終未得志,232年郁郁而終。
四、曆史影響
曹植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為“文章典範”,其創作融合雅怨情感與華麗文風,對李白、蘇轼等後世文人影響深遠,王士祯更将其列為“仙才”之一。
如需了解具體作品内容或文學評價,中的詳細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曹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曹植(Cáo Zhí)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名臣,也是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因其才華出衆,他的名字也成為了一個詞彙,用來形容文采飛揚、才情出衆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曹植》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木(mù)和曰(yuē)。其中,木部表示和樹木有關,曰部表示語言、說話。總共有12畫。
來源:
《曹植》這個詞源于曹操之子曹植的名字。曹植在文學方面有很高的才華,所以他的名字也逐漸成為一個詞彙,用來形容具有文學才華的人。
繁體:
《曹植》在繁體字中的書寫和簡體字相同,沒有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對于《曹植》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較大的差異。
例句:
他的文筆出衆,可以被稱為一位曹植。
組詞:
曹植作為一個人名,一般不會與其他詞語組合。
近義詞:
文采飛揚、才情出衆
反義詞:
平庸無奇、才華平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