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疎嬾”。見“ 疏懶 ”。 1.懶散。2.松懈;懈怠。
“疏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ū lǎn,其核心含義指懶散、懈怠,多用于形容人的行為或精神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疏”的釋義
“嬾”的釋義
“疏嬾”結合兩字含義,指因疏忽或散漫導緻的懈怠狀态,例如: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文學描述,日常口語中更常用“懶散”“懈怠”等替代。若需引用古籍或正式文本,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語義。
(參考來源:、提供核心釋義,補充結構及關聯詞)
《疏嬾》(shū lǎn)是一個中文詞彙,含有“懶散、懈怠”之意。該詞的拆分部首為“疋”和“女”,總共有12個筆畫。
《疏嬾》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詁》這本古代的詞書中,并有其繁體形式“疎懶”。它是以古代漢字的寫法為基礎,演變而來的現代漢字。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現代有所不同。以“疏嬾”為例,古時的寫法是“疋+女”,而今天則是“疋+女”的簡化形式。
1. 他對工作完全疏嬾,經常拖延任務。
2. 學生成績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學習态度的疏嬾。
1. 疏忽大意:指因粗心或不注意而出現差錯。
2. 懶惰:指行動遲緩、不愛努力工作的狀态。
3. 散漫:形容做事不嚴謹,不集中注意力。
1. 懶散:指行為不積極、不努力的狀态。
2. 松懈:指人在工作、學習等方面表現出的疲态和松散無力的狀态。
3. 懶惰:形容逃避勞動或活動的狀态。
1. 勤奮:形容努力工作、積極進取的狀态。
2. 負責:指對事情認真負責、不敷衍塞責。
3. 專注:指一心一意投入到某件事情中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