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水星的意思、水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水星的解釋

(1).行星名。古代又叫辰星。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詩·大雅·大明》“篤生 武王 ” 唐 孔穎達 疏:“水星與日,辰在其位。”

(2).即水宿。《左傳·莊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 唐 孔穎達 疏:“五行北方水,故北方之宿為水星。”參見“ 水宿 ”。

(3).細小的水點。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四一章:“有的用笨拙姿勢浮水,雙腳打得水面蔔冬蔔冬響,,水星四面飛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水星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核心釋義可從語言學、天文學及文化角度解析:

  1. 天文學定義

    水星指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靠近太陽的行星,公轉周期約88個地球日,表面溫差極大(-173℃至427℃)。其名稱源于古代五行學說,因屬“水”象而得名。現代天文學觀測證實,水星由岩石構成,無天然衛星,表面布滿撞擊坑。

  2. 古代天文别稱

    在《史記·天官書》中,水星被稱為“辰星”,屬二十八宿中的北方玄武七宿,與四季中的冬季對應。《漢書·天文志》記載其“主水事”,反映了古代占星學中五行與天體的關聯。

  3. 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水星”衍生出比喻義,用于描述速度極快或環境極端的事物,如“他的思維快如水星繞日”。該用法常見于文學作品中,體現詞彙的符號化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水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靠近太陽且體積最小的行星,其名稱和文化象征具有多重含義。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屬性與物理特征

  1. 位置與大小
    水星距離太陽約5790萬千米,是太陽系最内側的行星。其半徑約2439公裡,僅為地球的38.2%,質量僅占地球的5.5%,是類地行星中最小的一顆。
  2. 極端環境
    因缺乏有效大氣層,水星晝夜溫差極大:白天溫度高達427℃,夜晚驟降至-173℃。部分永久陰影區的隕石坑内可能存有冰。
  3. 運動特征
    公轉周期僅88天,自轉周期約58.6天,導緻其晝夜交替一次需兩個水星年。

二、結構與成分

水星由約70%金屬和30%矽酸鹽組成,密度僅次于地球。其核心占比極大(約85%體積),推測可能源于早期巨大撞擊事件剝離外層岩石,留下鐵質内核。

三、名稱來源與象征意義

四、探測與研究挑戰

水星因靠近太陽,受高溫和強輻射影響,探測難度極高。目前僅少數探測器(如“水手10號”“信使號”)成功靠近觀測,發現其表面布滿撞擊坑,如直徑1525公裡的卡洛裡斯盆地。

五、文化關聯與特殊現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水星探測任務或占星學中的具體含義,可查看來源等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百說扳高本自便悁裱首鼻膽峬峭藏怒宿怨黪衣參治長棘馳指赤篆痤瘕玎玲珰琅鼎食鳴鐘發斂風雨飄零扶拔符合服妖廣土衆民郭璞過鐵箍眼狐奔鼠竄江濆浃浴靖兵兢兢業業開門客車顆粒雷變良辰吉日糧石量移寮舍嶺雁倮袒馬乾木吾庖代爬山涉水殍殕牝戶遷飛三省審勢實習期驷骐思憶素貌肅然天文望遠鏡通邑大都脫腕微知限年骁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