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项的意思、漕项的详细解释
漕项的解释
明 清 在民户应纳漕粮正税外所征各项附加杂税的总称。 清 魏源 《筹漕篇下》:“是漕项正帑已足办漕,尚何取乎帮费。” 清 冯桂芬 《江苏减赋记》:“寻得部覆,不准减银,顾駮漕项词重,駮地丁词轻,於法可更请。”
词语分解
- 漕的解释 漕 á 利用水道转运粮食: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漕粮。漕河。漕渠。漕船。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项的解释 项 (項) à 颈的后部,泛指脖子:颈项。项链。项缩(缩脖子,形容羞怯、畏缩的样子)。强项。 量词,分类的条目,:项目。事项。 钱款,经费:款项。进项。存项。 数学用语,代数式中不用加、减号连接的单式
网络扩展解释
“漕项”是明清时期在漕粮正税之外征收的附加杂税总称,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漕项指明清政府向民户征收漕粮时,在正税基础上附加的各项杂税,包括运输损耗、仓储管理、官吏劳务等费用。其名目繁多,如“耗米”“折银”“轻赍银”等,成为百姓的沉重负担。
历史背景与特点
-
征收背景
漕粮是明清通过运河(漕运)将江南粮食运至京城的核心税种,而漕项作为附加税,最初用于弥补运输损耗和行政开支,后期逐渐演变为地方官吏盘剥百姓的手段。
-
社会矛盾
漕项加重了民众负担,引发诸多社会问题。例如,清代魏源在《筹漕篇下》指出漕项已远超实际需求,成为贪腐温床;冯桂芬在《江苏减赋记》中也提到朝廷对漕项改革的争议。
相关概念延伸
- 漕运:通过水道运输粮食的体系,是漕项存在的基础(参考“漕”字释义:利用水道转运粮食)。
- 正税与附加税:明清税制中,正税为法定税额,附加税(如漕项)常因缺乏监管而失控。
如需进一步了解漕运制度或具体税目,可参考历史文献《清史稿·食货志》或经济史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漕项》这个词来源于汉语词汇。它拆分成两个部首,分别是「水」和「页」,其中「水」表示与水相关的意思,「页」表示事物的部分之一。根据笔画的计算,「漕项」有13个笔画。在繁体字中,「漕项」的写法相同。
在古时候,「漕项」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因为汉字的形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然而,目前尚无关于「漕项」在古代汉字中的确切写法的记录。
下面是一个使用「漕项」的例句:
「他是负责掌管水运的漕运官员,管理着漕项的顺利进行。」
对于组词,我们可以根据「漕项」的意思和上下文来构建其他词汇。例如:
- 漕运:表示通过水路进行运输。
- 漕江:指特定的水道或江河,用于水运。
- 项链:表示佩戴在脖子上的珠宝。
关于近义词和反义词,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给出相关的词汇。如果你提供相关的词语,我可以帮你找到它们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