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喻多少也沾一點利益。《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如今沒别的,‘水過地皮濕’,姑娘就是照師傅的話,實打實的這麼一點頭,算你瞧得起這個師傅了。”
(2).喻僅及表面,未能深入。《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2年第5期:“中年教師的工作負擔重,不可能長時間地坐下來讀書,若不圍繞着科研進修,容易形成泛覽,‘水過地皮濕’。”
“水過地皮濕”是一個漢語俗語,具有兩層主要比喻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意思:水流過地面時,僅浸濕地表,未滲透到深層。常用來形容事物停留于表面,缺乏深入影響或實質性效果。
沾取利益
指在某種利益分配或事件中,相關者多少會分得一些好處。例如《兒女英雄傳》中提到:“水過地皮濕,姑娘就是照師傅的話實打實一點頭,算你瞧得起這個師傅了”,暗含利益均沾的意味。
浮于表面,不夠深入
多用于批評形式主義或敷衍了事的行為。如學術研究中“若不圍繞科研進修,容易形成泛覽,‘水過地皮濕’”(《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2年),強調缺乏深度。
該詞既可用于客觀描述淺層影響,也可暗含對利益分配或形式主義的諷刺,需結合語境理解。
《水過地皮濕》是一句常用的成語,意思是下雨過後地面上的地皮濕潤了。
《水過地皮濕》這個成語的部首拆分為:水(shuǐ),地(dì),濕(shī)。
拆分成字的筆畫分别為:水(4畫),過(5畫),地(6畫),皮(5畫),濕(11畫)。
《水過地皮濕》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禮記·曲禮》中的“雨過地皮濕”。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成語。
《水過地皮濕》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水過地皮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水過地皮濕》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意思和用法基本一緻。
下面是一些使用《水過地皮濕》的例句:
與《水過地皮濕》相關的一些詞語組合:
與《水過地皮濕》意思相近的成語:
與《水過地皮濕》意思相反的成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