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書稿 ”。
“書藁”是一個漢語詞語,現通常寫作“書稿”,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唐代柳宗元在《與韓愈論史官書》中提到“獲書言史事……及今乃見書稿”,明代李贽《寄焦弱侯書》中也有“三人書稿”的表述,均體現該詞用于指代文獻底稿。
建議需要學術引用時,可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核實。
《書藁》是一個古漢語詞語,它指的是用來臨時抄寫、草草記錄的紙頁或草稿紙。通常用于臨時寫下重要的信息或隨筆記錄,靈感一閃而過時的必備工具。
《書藁》的部首是“書”,讀音為“shū”,表示與書寫、讀書有關。它的筆畫數目是10,屬于較為複雜的漢字。
《書藁》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齊諧記·二十九音》中,用以形容臨時抄寫之用的紙頁。後來,這個詞在文學作品中被廣泛使用,成為一個常見的詞彙。
《書藁》的繁體字是「書藁」。
在古代,「書藁」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是由「書」和「藁」兩個部分組合而成的。其中「書」的寫法比較接近現代漢字的樣式,而「藁」則是由多個筆畫構成的。
1. 臨時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我拿起一張書藁草草記下。
2. 隨手找到一塊書藁,她開始寫下心中的思索。
1. 組詞:書藁紙、書藁本、書藁片
2. 近義詞:草稿紙、便籤紙、備忘錄
3. 反義詞:整潔紙、正式紙、文件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