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發封帛的意思、束發封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發封帛的解釋

《新唐書·列女傳·賈直言妻董》:“ 直言 坐事。貶 嶺 南,以妻少,乃訣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無須也。’ 董 不答,引繩束髮,封以帛,使 直言 署,曰:‘非君手不解。’ 直言 貶二十年乃還,署帛宛然。乃湯沐,髮堕無餘。”後以“束髮封帛”指婦女忠貞不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束發封帛"是源自中國古代禮儀文化的複合詞,其核心内涵包含兩個層面的行為象征:

一、束發 指男子成年禮的儀式性标志,最早見于《禮記·内則》"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字"的記載。古人将長發束起并加冠,象征脫離童稚階段,正式獲得社會身份。該儀式在《儀禮·士冠禮》中詳細規定了三次加冠的程式,分别對應缁布冠、皮弁和爵弁,體現對宗法責任的承接。

二、封帛 特指用絲織品進行鄭重包裹的行為,常見于古代文書傳遞或信物保存。《說文解字》釋"封"為"爵諸侯之土也",引申出密封、加印的鄭重含義。《周禮·秋官》記載"凡邦之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以英蕩輔之",其中"英蕩"即指承載信物的帛制封套。

詞義融合後,"束發封帛"常被引申為鄭重承諾的象征,既包含對自身責任的确認(束發),也涵蓋對諾言的物質化存證(封帛)。明代張岱在《夜航船·禮樂部》中記載:"士子及第,束發封帛以謝師恩",說明該行為已演化為鄭重其事的禮儀程式。

(主要參考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禮記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周禮譯注》、商務印書館《說文解字》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束發封帛”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ù fà fēng bó(或根據部分來源寫作shù fā fēng bó),主要用于形容婦女對婚姻或情感的忠貞不渝。

成語解析

  1. 來源與典故
    出自《新唐書·列女傳·賈直言妻董》。唐代官員賈直言因罪被貶嶺南,臨行前擔心妻子董氏年輕守寡,勸她改嫁。董氏未作言語回應,而是用繩子将頭發束起,再用絲帛包裹封存,并讓賈直言在封帛上署名,誓言“非君手不解”。二十年後賈直言歸來,封帛依舊完好,而董氏因長期未解開頭發,發絲已枯槁脫落。

  2. 核心含義
    成語通過董氏的行為,象征女性對丈夫的堅定忠貞,即使面臨長期分離或困境也絕不背棄承諾。

  3. 用法與延伸

    • 作賓語或定語,常見于文學作品中,用于贊頌女性的忠誠與節操。
    • 例句:她如“束發封帛”般堅守着對丈夫的承諾,令人動容。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百城之富背地裡逼耳碧香不殆不可耐朝審襯錢侈麗持祿赤日酬唱吹發毳布誕蓐耳性風瓢攻膬工人周刊虎蔔兼備江珧柱賤累鲛帳精當警發驚惶萬狀畿邑沮诘鞠窮狂猾括囊廉便龍圖老子亂墳崗厖澒盲翁梅頰靡靡之樂哪能能耐漚手香遷爵親舊缺陷岨險仁王弱本強末山采盛齒失聰四恩歲入添答宛轉繩帷毂小火者小老爺小使謝安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