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庶國的意思、庶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庶國的解釋

衆國。指各諸侯國。《書·酒诰》:“越庶國,飲惟祀,德将無醉。”《墨子·天志下》:“是以天下之庶國,莫以水火毒藥兵刃以相害也。” 漢 桓寬 《鹽鐵論·憂邊》:“天下不平,庶國不寧,明王之憂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庶國"是古代漢語中具有特定政治内涵的複合詞,《漢語大詞典》将其訓釋為"衆多諸侯國"。該詞最早見于先秦典籍,《尚書·立政》載:"其克诘爾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嗚呼!繼自今,後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以乂我受民,和庶國。",此處"和庶國"即指協調衆諸侯國。

從構詞法分析,"庶"取《說文解字》"屋下衆也"之本義,引申為衆多;"國"指周代分封的諸侯國。二字組合特指周天子治下的藩屬政權群體,《古代漢語詞典》特别指出該詞多見于記述分封制度的文獻。在周代禮制中,"庶國"需履行朝觐、納貢、從征等義務,《禮記·王制》載"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這種政治格局在青銅器銘文中亦有佐證。

值得關注的是,《春秋左傳注》揭示"庶國"概念包含等級差異,既涵蓋"伯"級大國,也包含"子""男"等小國。這種稱謂體系反映出周代"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政治智慧,通過宗法制度維系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現代學者在《兩周政治關系研究》中強調,該詞彙的曆時使用映射着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的博弈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庶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詞義

庶國指“衆國”,即多個諸侯國的統稱,常用于描述周代分封制度下的各諸侯國。其中“庶”意為“衆多”,“國”特指諸侯封地。


二、文獻出處

  1. 《尚書·酒诰》
    “越庶國,飲惟祀,德将無醉”,強調諸侯國在祭祀之外的飲酒需節制,體現禮法規範。
  2. 《墨子·天志下》
    “天下之庶國,莫以水火毒藥兵刃以相害也”,反映墨子主張諸侯國間應和平共處。
  3. 《鹽鐵論·憂邊》
    “天下不平,庶國不甯”,指漢朝邊疆危機對諸侯國穩定的影響。

三、詞義演變


四、總結

“庶國”是古代政治語境中的集合概念,既體現分封制下的權力結構,也反映文獻中“以德治國”“和平共處”等思想。需結合具體文獻背景理解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八枳表報博奪掣獲承攬傳動出沐慈景存食打橫代位繼承紞紞當爐刁奸鼎席阨陳甘霖歌泣勾刀國畿顧山錢海納百川涵容後凋獲解胡突蟲計行言聽款睇琅環老實話量己審分列壁靈鲲鱗崪蹓跶麻累瞞上欺下悶歎冥山明喻明章鳴筝傾蓋之交窮奸極惡茕妻求學霜毛水幾私撰貪財好色談玄說妙桃花馬頹浪讬終腕力丸墨帏帳烏龜殼險陂下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