綀布的意思、綀布的詳細解釋
綀布的解釋
粗麻織物。 宋 陸遊 《出近村晚歸》詩:“松枝代如意,綀布製單衣。” 宋 洪邁 《夷堅甲志·蔣甯祖》:“既受命,即丐緻仕,自是不禦朝衣,常著綀布道服。”
詞語分解
- 綀的解釋 綀 ū 古代一種像苎布的稀疏的織物:“庫中惟有綀數千端。” 紡粗絲。 筆畫數:; 部首:糹; 筆順編號:
- 布的解釋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學短纖維經紡紗後的織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種錢币。 宣告,對衆陳述:宣布。發布。布告。開誠布公(推誠相見,坦白無私)。 分散到各處:散布。遍布。星羅棋布。 流傳,散播
網絡擴展解釋
“綀布”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shū bù,指粗麻織物,常見于宋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綀布由粗糙的麻纖維制成,屬于古代平民或隱士常用的衣料,具有樸素、耐用的特點。例如:
- 宋代陸遊在《出近村晚歸》中寫道:“松枝代如意,綀布製單衣”,描述用綀布制作單衣的簡樸生活。
- 洪邁《夷堅甲志·蔣甯祖》提到官員辭官後“常著綀布道服”,體現其淡泊的衣着風格。
2.曆史背景
綀布因材質粗糙,多用于日常勞作或非正式場合,與絲綢、細麻等高檔面料形成對比。宋代文人常以綀布衣物象征清貧或超脫世俗的生活态度。
3.現代認知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相關研究中。部分方言或地區可能保留類似詞彙,但需注意區分(如“搌布”指抹布,與綀布無關)。
4.相關詞彙
- 廛布:古代商稅,與綀布無關(見《周禮》)。
- 緫布:古代市場稅,屬同類經濟術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代詩詞或《夷堅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綀布,是一個表示紡織物的詞語,形容絲織品的質地細膩、柔軟,并且有光澤。下面将分别介紹綀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綀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 綀(chú)字的部首是糸(mì),意思是與紡織品有關。
- 綀字共有11個筆畫。
綀布的來源:
綀布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衣》一書中。它是由紡織品的織布技術演變而來的,用來描述絲織品的質地和觸感。
綀布的繁體字:
綀(ㄕㄨ)字的繁體字形為縮,用來強調織物的纖細、柔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綀字的結構稍有變化。首先,糸(mì)部分以“細部”(現代寫法:糸)代替。其次,“申部”的上部不寫,隻寫下部的“⺳”(讀作yōng)。整個字形則為糸⺳,讀音仍為chú。
綀布的例句:
1. 這塊綀布織成的衣料手感非常柔軟。
2. 她穿着一件綀布制成的旗袍,在陽光下閃着迷人的光澤。
綀布的組詞:
1. 綀布衫:用綀布制成的上衣。
2. 綀布裙:用綀布制成的裙子。
3. 綀布綢:用綀布織成的綢緞。
綀布的近義詞:
絲綢、柔軟、細膩、光滑。
綀布的反義詞:
粗布、粗糙、硬挺。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對綀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時候漢字寫法和例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知道了一些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