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霜仗的意思、霜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霜仗的解释

闪耀着寒光的仪仗。 唐 李白 《侍从游宿温泉宫》诗:“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 唐 杨巨源 《元日呈李逢吉舍人》诗:“华夷文物贺新年,霜仗遥排凤闕前。” 宋 范仲淹 《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诗:“万竹排霜仗,千荷卷翠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霜仗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古雅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典籍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霜”本指水汽凝华的自然现象,《说文解字》释为“丧也,成物者”。在文学语境中常引申出三重意象:白色如霜的视觉特征(如霜刃、霜鬓)、寒冷肃杀的环境氛围(如霜天、霜夜)、威严整肃的象征意义(如霜威)。而“仗”在《广韵》中训作“凭仗”,既可指代兵器(如兵仗),也可指仪卫队列(如仪仗)。

二、典籍释义 综合《全唐诗》《骈字类编》等文献,霜仗特指两类具象场景:

  1. 仪卫象征:形容皇家仪仗队的白色兵器阵列。如卢照邻《行路难》云“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描绘仪仗兵器如霜月交辉的肃穆场景。
  2. 军事隐喻:借指寒光凛冽的军队武装。王勃《九成宫颂》载“霜仗悬秋,翠华宵举”,以霜色凸显军容整肃、兵甲精锐的意象。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归入“冷兵器仪卫”语义场,属唐代宫廷文学常见意象,多见于骈文与宫体诗创作。其语言价值在于通过通感手法,将视觉特征(霜色)与听觉威慑(兵仗)融合,营造出兼具美学价值与权威张力的特殊表达。

(参考典籍:《说文解字》许慎著/《全唐诗》彭定求编/《骈字类编》张廷玉编/《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网络扩展解释

“霜仗”是一个汉语词语,通常用于文学作品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词源与结构

3.文学用例

4.用法与语境

来源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

拔简班次碑拓奔赴閟机炳煌不得善终察警蝉攫床贴传受大王父耽湎到任规电曜房牖飞镝附陈革罢谽閜虎豹骑会场户马建侯嘉愿旧要骏驱廊牙陵谨溜凈露出马脚氀毼马勃牛溲毛头星马薪蒿冥索昵幸否泰铅水倾耳擎露气魄溶质孺婴商客上逆骟猫射雕手市头婆收报死公涛澜蹄噭体育俱乐部童婚通亮踒闪务期误用下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