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薤的意思、霜薤的詳細解釋
霜薤的解釋
經霜的薤。指白薤。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霜薤沸烈,露葵繁舒。” 唐 杜甫 《佐還山後寄》詩之三:“甚聞霜薤白,重惠意如何。” 仇兆鳌 注:“《閑居賦》:‘白薤負霜。’《唐本草》:‘薤是韭類,有赤白二種,白者補而美。’”
詞語分解
- 霜的解釋 霜 ā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細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氣冷至攝氏零度以下凝結而成的:霜降。霜凍。霜序(指深秋季節)。霜秋。霜期。霜天。 像霜一樣的東西:柿霜。西瓜霜。 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鋒。
- 薤的解釋 薤 è 〔薤露〕古代挽歌名。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鱗莖,鱗莖和嫩葉可食。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霜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釋:
-
基本詞義
指經霜的薤(xiè),即白薤。薤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屬百合科,鱗莖可食用,俗稱“藠頭”(jiào·tou)。
-
植物特性
薤分赤、白兩種,白薤因經霜後品質更佳,被認為具有補益作用。其鱗莖常用于腌制或入藥,口感辛辣微甜。
-
文獻引用
該詞多見于古詩文,如南朝梁簡文帝《七勵》中“霜薤沸烈,露葵繁舒”,以及杜甫《佐還山後寄》中“甚聞霜薤白,重惠意如何”,均以霜薤入詩,體現其作為食材或意象的古典意蘊。
-
用途與象征
白薤在古代飲食中常與霜關聯,可能因霜降後口感更佳,或借“霜”字強調其潔白質地,引申為高潔、清寒的象征。
若需進一步了解薤的種植或詩文用例,可參考植物學典籍或《全唐詩》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霜薤(shuāng xiè)是一個形容詞詞組,描述的是草木受霜凍而變得幹枯和凋謝的狀态。下面将詳細介紹霜薤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霜薤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 霜(shuāng):雨字旁、五筆編碼23251;
- 薤(xiè):艹字頭、五筆編碼141312534。
2. 霜薤的來源:
霜薤的“霜”指的是寒冷天氣中形成的霜氣,而“薤”則指的是一種植物,即薤(Allium chinense),俗稱野蔥。霜薤一詞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寒霜使植物如同薤一樣凋謝。
3. 霜薤的繁體:
霜薤的繁體字為「霜薤」,沒有發生變化。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霜薤的寫法與現在基本一緻,沒有明顯變化。
5. 霜薤的例句:
a. 夜晚的霜寒使得一片草木都變得霜薤了。
b. 冬天的早晨,陽光照耀下,霜薤的脆弱被凸顯出來。
6. 霜薤的組詞:
- 霜凍:指寒冷天氣中水分結冰形成的現象;
- 薤白:指薤的花莖和葉子因寒冷而變白。
7. 霜薤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 近義詞:凋謝、枯萎、枯敗;
- 反義詞:蓬勃、茂盛、欣欣向榮。
以上是對霜薤的綜合介紹,包含了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這些信息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這個詞組,同時也為進一步的相關研究提供了基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