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霜髯的意思、霜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霜髯的解釋

白色胡須。 宋 蘇轼 《贈嶺上老人》詩:“鶴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親栽。” 元 劉因 《次人韻》:“世上閑愁渾幾許,而今青鏡滿霜髯。” 明 劉基 《寒夜》詩:“風物自應隨律轉,霜髯争得見春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霜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文學引用與用法

  1. 詩詞中的意象
    該詞常出現在古典詩詞中,多用于描繪年長者的形象,隱含歲月滄桑或超然物外的意境。例如:

    • 蘇轼《贈嶺上老人》:“鶴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親栽。”(以“霜髯”刻畫老人須發皆白、心境淡泊的形象)
    • 劉基《寒夜》:“風物自應隨律轉,霜髯争得見春消?”(借“霜髯”表達時光流逝的無奈)
  2. 常見搭配
    常與“鶴骨”“青松”等意象并用,突出高潔、長壽或孤寂之感,如“鶴骨霜髯”。

三、延伸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可參考《蘇轼詩集》或《誠意伯文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霜髯:詞義

《霜髯》一詞形容人的胡須上有白霜,具有老年人的風貌。它代表着歲月的悄悄流淌,人們年老後的形象變化。

霜髯:拆分部首和筆畫

《霜髯》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雨”和“髟”,其中“雨”表示土地的農作物春霜,而“髟”則是胡須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23。

霜髯:來源

《霜髯》是一個形容詞短語,最早出現在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鹳雀樓》一詩中,描寫了老者胡須上覆蓋的白霜。後來成為表現歲月滄桑和年齡增長的詩歌意象。

霜髯:繁體字

《霜髯》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霜髯」。

霜髯: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字形可能有所差異,但整體來說,如今的《霜髯》與古代書法的形式保持了一緻。

霜髯:例句

1. 他的臉上露出了一抹清冽的霜髯。

2. 那位老者面帶霜髯,眼中透露出歲月的滄桑。

霜髯: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霜髯滿面、胡須拉碴

近義詞:白發蒼蒼、鬓發斑白

反義詞:青春洋溢、稚氣未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