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夜的滴漏。 唐 鄭谷 《入閣》詩:“霜漏清中禁,風旗拂曙天。”
“霜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解析如下:
霜漏指寒夜的滴漏,即古代計時工具“漏壺”在寒冷夜晚滴水的聲音或狀态。其中:
該詞出自唐代詩人鄭谷的《入閣》詩:“霜漏清中禁,風旗拂曙天。” 描寫了寒夜中漏聲清冷,直至天明的場景。
“霜漏清中禁,風旗拂曙天”
——前句以聽覺(漏聲)寫寒意,後句以視覺(風旗)寫拂曉,形成時空轉換的意境。
“霜漏”是融合自然現象與人文器具的古典意象,多見于唐代詩文,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細膩的情感表達。
《霜漏》是一個成語,意指寒冷的冬季時光,也可以用來形容時間匆匆流逝的感覺。這個成語有着深刻的寓意,提醒人們要珍惜光陰,抓住每一個時刻。
《霜漏》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霜”和“漏”。其中,“霜”字是由部首“雨”和字音“彰”組成,總計13個筆畫;“漏”字則由部首“氵”和字音“屚”組成,總計8個筆畫。
《霜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詞中。在《送别》一詩中,唐代詩人王之渙曾寫道:“霜凋菊葉殘翻紅,漏瀉銀河控夢長。”這其中,就包含了“霜漏”一詞,形容時間的不可逆轉和殘忍。
《霜漏》的繁體字為「霜漏」,與簡體字相同,無太大差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霜漏」字可能會有些微的變化。然而,這些變化通常是由于字形的演變和篆刻風格的不同導緻的,沒有改變字義和意思。
1. 寒冷的冬季,霜漏時分,大地覆蓋着一層銀白色的冰霜。
2. 時間如同霜漏一般,轉瞬即逝,讓人猝不及防。
3. 面對逝去的歲月,我們應該懂得珍惜,抓住每一刻,因為時光如霜漏般不可挽回。
組詞:霜降、漏水、時光流逝、飄零
近義詞:日月如梭、歲月靜好、流年似水
反義詞:時光停滞、永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