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霜漏的意思、霜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霜漏的解釋

寒夜的滴漏。 唐 鄭谷 《入閣》詩:“霜漏清中禁,風旗拂曙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霜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意境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詞素構成及古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霜”指寒冷氣候中凝結的白色冰晶,《說文解字》釋為“喪也,成物者”,引申為寒冷、清冷之意;“漏”本義為古代計時器“漏壺”,《周禮·夏官》載“挈壺氏掌挈壺以令軍井”,後衍生出時間流逝、更漏聲響等含義。二字組合後,“霜漏”特指寒夜中伴隨更漏聲的時間進程,常見于唐宋詩詞。

二、文學應用

  1. 唐代李賀《宮娃歌》中“霜漏清徹天宇高”句,以霜漏聲強化秋夜寂寥氛圍(《全唐詩》卷391)
  2. 宋代梅堯臣《和永叔柘枝歌》有“霜漏丁丁夜向闌”之句,借更漏聲表現宴飲達旦的場景(《宛陵集》卷9)
  3. 元代薩都剌《寒夜聞角》用“霜漏迢迢夜未央”營造戍邊将士的思鄉意境(《雁門集》卷3)

該詞在現代《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中被定義為“寒夜中的更漏聲”,在《中國文學意象詞典》(中華書局,2018)中則強調其“兼具聽覺清冷感與時間綿延性”的複合意象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霜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解析如下:

詞義解釋

霜漏指寒夜的滴漏,即古代計時工具“漏壺”在寒冷夜晚滴水的聲音或狀态。其中:

出處與語境

該詞出自唐代詩人鄭谷的《入閣》詩:“霜漏清中禁,風旗拂曙天。” 描寫了寒夜中漏聲清冷,直至天明的場景。

延伸解析

  1. 意象特點:通過“霜”與“漏”的結合,既點明時間(寒冷深夜),又營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圍。
  2. 文化關聯:古代詩詞常以“漏聲”表達時間流逝或深夜寂寥,如“更漏子”等詞牌名。

參考詩句賞析

“霜漏清中禁,風旗拂曙天”
——前句以聽覺(漏聲)寫寒意,後句以視覺(風旗)寫拂曉,形成時空轉換的意境。

“霜漏”是融合自然現象與人文器具的古典意象,多見于唐代詩文,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細膩的情感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百拙本島不打不相識虿尾銀鈎常熟市稱薦串杖大陸漂移說擔纆反青否決給以寡不勝衆過愆函谷豪旺號踴喉蛾懷珍笳愁教學計劃迹蹈結仇節錄解試戟節筋縷盡善盡美吉應倨悍匡衡鑿壁粝藿林宗巾镂心闾阈馬床密訪鬧泛搒掠平調阡巷曲辯融渥三廢三星在天傘子讪黜侍使試邑稅人頌論體沉退位為道圍牆位業仙山樓閣效伎校獵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