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意思、霜降的詳細解釋
霜降的解釋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公曆10月23日或24日。這時 中國 黃河 流域一般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多忙于播種三麥等作物。《逸周書·周月》:“秋三月中氣:處暑、秋分、霜降。”《國語·周語中》:“火見而清風戒寒。” 三國 吳 韋昭 注:“謂霜降之後,清風先至,所以戒人為寒備也。” 魏巍 《東方》第一部第十五章:“論節氣,還不到霜降,這裡已經下了好幾場霜。”
詞語分解
- 霜的解釋 霜 ā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細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氣冷至攝氏零度以下凝結而成的:霜降。霜凍。霜序(指深秋季節)。霜秋。霜期。霜天。 像霜一樣的東西:柿霜。西瓜霜。 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鋒。
- 降的解釋 降 à 下落,落下:下降。降旨。降臨。降旗。空降。 減低,貶抑:降低。降價。降職。降解(?)。降心相從(抵制自己心志以服從别人)。 落升提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10月23日前後交節。以下從詞義、氣候特征及文化意義三方面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名稱由來:
“霜降”并非字面意義上的“降霜”,而是指氣溫驟降、晝夜溫差顯著增大。古人觀察到此時節地表易凝結霜晶,故以“霜”象征氣候轉寒的特征。
- 科學解釋:
霜是地面水汽遇寒冷空氣凝結的白色冰晶,多形成于晴朗的秋夜(因輻射降溫明顯)。民間有“濃霜猛太陽”之說,即霜多出現在晴天清晨。
2.氣候特征
- 晝夜溫差最大:
霜降期間,全國平均晝夜溫差達一年中最高值,北方冷空氣頻繁南下,南方則處于秋收農忙末期。
- 過渡到冬季:
作為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霜降标志着天氣漸寒,草木凋零,萬物趨于閉藏,為冬季來臨做準備。
3.文化意義
- 意境與雅稱:
霜降因其清冷蕭瑟的物候特征,被稱為“杪秋”“嚴霜”,成為詩詞中深秋意境的典型意象。
- 民俗與養生:
民間有“補霜降”的習俗,認為此時進補可增強體質以禦寒冬。同時需注意防寒保暖,預防呼吸道疾病。
霜降是反映氣溫變化和物候特征的節氣名稱,其核心含義是“寒潮加劇、晝夜溫差大”,而非實際“降霜”現象。這一節氣既蘊含古人觀察自然的智慧,也承載着季節轉換的文化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霜降的意思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指的是秋季氣溫逐漸下降,到了霜降時期,開始出現霜凍的天氣。
霜降的部首和筆畫
霜降的部首是雨(雨字旁),總共有16畫。
霜降的來源
霜降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秋官·大宗伯》中,是古代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霜降是表示氣溫逐漸下降,接近冬季的意思。
霜降的繁體字
霜降的繁體字為霜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霜降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都是由“雨”和“牛”組成。
霜降的例句
1. 霜降到了,天氣越來越冷了。
2. 現在是霜降時節,大家要注意保暖。
與霜降相關的組詞
霜降期、霜降後、霜降寒氣、霜降節氣
與霜降近義詞
立冬、寒露
與霜降反義詞
處暑、白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