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喪服。《東觀漢記·樂成王萇傳》:“ 樂成王 居諒闇,衰服在身,彈棊為戲,不肯謁陵。”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陳聖觀夢》:“此小兒衰服之驗,其不祥莫甚焉。” 明 方孝孺 《與童伯禮書》:“冒以衰服請見,則人謂我何?以吉服請見,則葬尚未畢,釋哀淩禮,諒亦非足下所以招之之意。”
(2).謂穿着喪服。《舊唐書·順宗紀》:“上力疾衰服,見百僚於 九仙門 。” 宋 王鞏 《隨手雜錄》:“見偉丈夫衰服而坐,人指之曰,天帝也。”
“衰服”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喪服制度或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東觀漢記》《舊唐書》等典籍。
《衰服》是一個成語,意為衰敗的服飾、衰亡的征兆。衰服的出現可以指代一個人、一個集體或者一個事物的開始衰落、衰亡。
《衰服》的部首是衣,并且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衣和服。其中,衣的筆畫是5畫,服的筆畫是7畫。
《衰服》一詞最早出現在《古漢語基本字典》中,在古代作為貴族服飾的衰服逐漸衰敗,因此引申為衰亡的征兆。
《衰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衰服」。
在古代,「衰服」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由「衰」和「服」兩個字組成。
1. 這個企業的衰服是由于管理不善引起的。
2. 那個國家政府的腐敗是國家衰服的開始。
1. 衰敗:指衰落敗敗。
2. 衰亡:指狀态衰弱到滅亡的過程。
3. 衰落:指事物逐漸變弱或失去原有的輝煌。
1. 沒落:指衰敗失勢。
2. 衰退:形容狀态或水平變差。
1. 崛起:指人物、事物興盛發展。
2. 繁榮:指事物繁盛興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