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形的意思、守形的詳細解釋
守形的解釋
專注于形體。《莊子·山木》:“吾守形而忘身,觀於濁水而迷於清淵。”《莊子·在宥》:“目無所聞,心無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長生。”
詞語分解
- 守的解釋 守 ǒ 保持,衛護:守成(在事業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禦。守身(愛護自身,保持自己的品節)。守節。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規。 看管:看守。守護。 在一個地方不動: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
- 形的解釋 形 í 實體:形儀(體态儀表)。形體。形貌。形容。形骸。形單影隻。形影相吊。 樣子:形狀。形式。形态。形迹。地形。情形。 表現:形諸筆墨。喜形于色。 對照,比較:相形見绌。 狀況,地勢:形勢。 古同“
專業解析
守形
釋義
- 道家哲學概念:指守護形體與精神的統一,強調通過内省修養保持身心和諧,避免外物侵擾。語出《莊子·刻意》:"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惔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守形忘身,遺物離人。" 此處"守形"與"養神"對應,體現道家主張的形神合一境界。
- 中醫養生術語:指調養身體形态與機能,注重順應自然規律以維持健康。如《黃帝内經》提出"形與神俱"的養生觀,主張通過飲食、起居"守形全真"(保全身體本真狀态)。
- 引申義:現代漢語中泛指保持原有形态或狀态,含堅守本真、不受外界影響的意味。例如:"他數十年守形如一,始終秉持初心。"
語用特征
- 使用場景:多用于哲學、醫學、文學領域,或形容人的品格操守。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義,強調内在的穩定性和自律性。
- 搭配限制:常與"養神""全真""抱樸"等詞并用,或受"潛心""持志"等副詞修飾。
字形演變
"守"從宀(房屋)從寸(法度),本義為官吏職責,後引申為保持;"形"從彡(紋飾)從開(顯現),指實體外貌。二字結合後,從具象的"守衛形體"發展為抽象的身心修養概念。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鍊接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鍊接
- 《漢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守形”是一個源自道家哲學的概念,其核心含義為專注于形體而忽視内在或精神層面。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守形”指過度關注外在形體或物質形态,而忽略内在本質或精神修養。這一概念在《莊子》中被多次提及,例如:
- 《莊子·山木》:“吾守形而忘身,觀于濁水而迷于清淵。”
- 《莊子·在宥》:“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長生。”
兩處均強調拘泥于形體可能導緻對更高層次真理的迷失。
2.哲學内涵
道家主張“形神合一”,認為過度“守形”會阻礙對“道”的體悟。例如《莊子》用“守形而忘身”比喻執着于表象而忘卻本真,與“守神”(專注精神修養)形成對比。
3.現代引申
在非哲學語境中,“守形”也可指保持某種形态或結構。例如提到足球防守中“結合區域防守形成整體體系”,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4.相關辨析
- 反義概念:與“忘形”(超脫形體束縛)相對,體現道家對精神自由的追求。
- 常見誤用:需注意與“守成”“守約”等詞區分,後者側重遵守規則而非形态關注。
如需進一步了解《莊子》原文或哲學背景,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頒金秉執鼻煙壺弊邑不避水火不試參劑愁陰出奇緻勝大計小用打毬燈光訂證反眼不相識返掌告便黑潭畫閣鹘嘲賄币斝耳将本求財講臉鑒毛辨色教辭冀方禁的九親灸治開剝開士考度朗目領掇領扣綸旨梅福池明糚木椌木禺南渡暖室披襟啓瞶振聾青篷畦宗郎君蠕行三八制嗓音三月雪商業資本山胡書箧熟橡膠宿鹭素羽儓佟拖輪文行出處獻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