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 回谿 ,終能奮翼 黽池 ,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謂初雖有失,而終得補償。後以“收之桑榆”謂事猶未晚,尚可補救。 唐 白居易 《論行營狀》:“古人雲:‘收之桑榆,事猶未晚。’” 魯迅 《<華蓋集>後記》:“所以趕緊訂正于此,庶幾‘收之桑榆’雲。”亦省作“ 收桑榆 ”。 宋 王安石 《贈張康》詩:“逝将收桑榆,邀子寂寞濱。”
“收之桑榆”是一個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該成語源自《後漢書·馮異傳》,原文為“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其中:
唐代白居易曾引用此成語勸谏政事,現代也常見于文學作品或考試(如中考語文詞彙),提醒人們以長遠眼光看待得失。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演變,可參考《後漢書》原文及權威詞典釋義來源。
《收之桑榆》是一句成語,形容對美好事物的珍惜與欣賞。這個成語源于《史記·平準書》。其中“桑榆”指的是太陽落山的時候,意味着日落西山的美景;而“收之”表示得到了、接受了。因此,《收之桑榆》的意思就是捕捉并珍惜美好的時光和事物。
将《收之桑榆》這個成語拆分開來,可以分解為三個部首:“攵”、“木”和“木”,筆畫總數為16畫。
《收之桑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獻《史記·平準書》。在該書中,成語被用來形容人們對逝去時光的珍惜之情。
成語的繁體字為「收之桑榆」,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成語《收之桑榆》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目前我們所使用的現代漢字寫法與古代相同。
1. 他懂得珍惜歲月的流逝,深深體會到《收之桑榆》的美好。
2. 學會《收之桑榆》,你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充滿了驚喜。
以“收”字為詞根,可以衍生出一些與《收之桑榆》相關的詞語,比如:“收獲”、“收藏”、“收成”等。
與《收之桑榆》意思相近的成語有:“把握時間”、“焚膏繼晷”、“珍惜時光”等。
與《收之桑榆》意思相反的成語有:“浪費光陰”、“虛度光陰”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