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改正。 唐 溫庭筠 《上裴相公啟》:“收拭瑕疵,申明枉結。” 明 李東陽 《應诏陳言奏》:“既示磨礲,宜加收拭。”
(2).指收回更改。《續資治通鑒·宋度宗鹹淳三年》:“以緻彈墨未乾,而收拭之旨已下。”
“收拭”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ōu shì(注意“拭”發音為shì,而非shí),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整理、清理
指對物品或環境進行收拾、整頓,例如清理房間、整理雜物等。這一含義更貼近日常口語使用,強調物理層面的清潔或歸置。
改正、修正
引申為對錯誤、瑕疵的修正,或對不合理事物的整治。例如整頓不良習慣、糾正社會問題等。
改正錯誤
唐代溫庭筠在《上裴相公啟》中寫道:“收拭瑕疵,申明枉結”,意為修正缺陷、澄清冤屈。
明代李東陽的奏疏中也提到“宜加收拭”,指通過整頓消除弊病。
收回或更改決定
《續資治通鑒》記載宋度宗時期“彈墨未乾,而收拭之旨已下”,描述朝廷迅速收回或修改已發布的命令。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原文。
收拭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思是整理、收拾、清除。它通常用來指清理、整頓種種,使之整齊或清爽。
收拭的拆分部首是手,并且它的筆畫數是9劃。
收拭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在田園裡耕作後需要整理、清理殘留物,使得田地整齊美觀,這個動作被稱為收拭。
收拭的繁體字是「收拭」。
古代漢字寫法會有一些差異,收拭的古代寫法是「收澡」,這個寫法強調着要用水清洗或沖刷的動作。
1. 媽媽讓我收拭房間,把桌子上的雜物整理整齊。
2. 農民在秋收的時候要及時收拭稻谷,防止黴變。
相關的詞彙:收拾、整理、清除、打掃、梳理。
收拾、整理、清理。
散亂、淩亂、混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