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收之桑榆 ”。
“收桑榆”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出處:出自《後漢書·馮異傳》,原文為“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簡化為“收桑榆”。
核心比喻:
指事猶未晚,尚可補救,強調在失敗或挫折後仍有機會挽回或取得成果。
場景應用:
近義表達:
建議在正式場合使用時,優先參考《後漢書》及權威詞典釋義,避免歧義。
《收桑榆》是一個成語,意為太陽西下,天色漸暗。它由兩個詞組成:
1. 收:shōu,它是一個動詞,表示把東西取來,接收或接納,也可以表示歸入,歸還等意思。它的部首是手,總共有六畫。
2. 桑榆:sāng yú,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桑指的是桑樹,榆指的是榆樹。這裡,桑榆比喻太陽西下時的光景。桑的部首是木,榆的部首是木,兩個字都有九畫。
《收桑榆》的意思源自于古代人們觀察到太陽在黃昏時分漸漸落山,天色逐漸變暗的現象。因此,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太陽下山,天色漸暗的場景。
在繁體中,收桑榆的寫法是「收桑榆」,字形沒有太大的改變,隻是筆畫的連筆方式稍有不同。
古時候,桑的寫法是「桒」,榆的寫法是「楡」。這兩個字在古代的字典中都可以找到,而現代漢字寫法對這兩個字進行了統一,所以現在用的是「桑」和「榆」。
以下是一些使用《收桑榆》成語的例句:
1. 當聽到《收桑榆》的鐘聲,孩子們紛紛回家,開始做功課。
2. 夜幕降臨,大街上的燈火開始亮起,太陽《收桑榆》,城市逐漸甯靜了下來。
《收桑榆》的組詞有:收獲、接收、接納、歸還等。
與《收桑榆》相近的成語有:夕陽西下、黃昏時分、陽光逐漸消失等。這些成語都用來描述太陽西下,天色變暗的情景。
與《收桑榆》相反的成語是:破曉、萬物蘇醒等,它們描述的是太陽升起,天色逐漸亮起的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