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守氣的意思、守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守氣的解釋

(1).猶言保持生氣。《左傳·昭公十一年》:“今 單子 ……視不登帶,言不過步,貌不道容,而言不昭矣。不道不共,不昭不從,無守氣矣。” 楊伯峻 注:“守氣謂保守身體之氣。”

(2).謂保持勇氣。《孟子·公孫丑上》:“ 孟施舍 之守氣,又不如 曾子 之守約也。”

(3).謂保持高尚氣質。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是以綴慮裁篇,務盈守氣。”

(4).道教語。謂含陰陽生化之氣。《雲笈七籤》卷十:“守氣者,能含陰陽之氣,以生毛羽,得飛仙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守氣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核心義項,結合古代文獻與現代工具書綜合闡釋:

  1. 保持元氣或生命氣息

    指維持身體的内在生命力或呼吸節奏。此義源于中醫養生理論,如《黃帝内經》強調“守氣”以調息養神。古籍《莊子·刻意》亦載:“吹呴呼吸,吐故納新……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暗合守氣之理。

  2. 堅守精神意志或節操

    形容人堅持信念、不隨波逐流。如《孟子·公孫丑上》論“浩然之氣”時提出“持其志,無暴其氣”,朱熹注解為“守氣即持志之道”。明代宋濂《文原》進一步闡釋:“為文必在養氣……守氣而志不撓,則言有物而行有恒”。

  3. 軍事術語中指維持士氣

    古代兵家強調作戰時需穩固軍隊鬥志。《孫子兵法·軍争》有“三軍可奪氣,将軍可奪心”之論,清代魏源《聖武記》引申為“善用兵者,守氣不守形”,強調士氣重于陣型。


詞源補充說明

“守氣”屬動賓式複合詞,先秦已見用例。“守”本義為持守,“氣”在哲學中涵蓋物質、精神雙重維度,故該詞兼具生理與倫理内涵。現代漢語中,義項1多用于養生領域,義項2為文學、哲學常用概念,義項3則屬曆史軍事用語。

參考文獻來源

《莊子集釋》(中華書局點校本)

《孟子集注》(朱熹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濂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魏源全集·聖武記》(嶽麓書社)

網絡擴展解釋

“守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哲學/文學層面的解釋

  1. 保持生氣(生命之氣)
    指維持人體或自然界的生命力。如《左傳·昭公十一年》提到“無守氣矣”,楊伯峻注釋為“保守身體之氣”。
  2. 保持勇氣
    強調在行動或困境中堅守勇毅之心。《孟子·公孫丑上》以“孟施舍之守氣”為例,說明其與“守約”的差異。
  3. 保持高尚氣質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風骨》中提到“務盈守氣”,指文章創作需充盈正氣與風骨。

二、道教與醫學領域的含義

  1. 道教概念
    指蘊含陰陽生化之氣,與自然規律相合,是修煉或養生的重要理念。
  2. 針灸術語
    中醫針灸中,“守氣”指在得氣後保持針下經氣的持久感應,以便後續治療。《素問》《靈樞》均有相關記載。

三、綜合釋義

“守氣”的核心在于“守”,即通過不同方式維持某種狀态,如生命力、精神品質或能量。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例如在古籍中多指生命之氣或勇氣,而道教與中醫則延伸為能量或治療手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針灸操作細節,可參考《左傳》《孟子》及《黃帝内經》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挨門逐戶兵艦逋人饞眼腦超手遊廊癡伯子愁慕貙貚達到吊腳樓餓老鸱二桃訛言謊語方略策分崩離析輔翼官才觀梅觀念藝術官銜牌貴交鴻辭佳名煎米搢曶金錢蟹久負盛名倦慵軍方課筒匡國濟時坤倪兩嘿裡舍利于耄倦迷留目食耳視南屏攀折爬升平洋地前言奇談怪論七子均養趨蹶熱酒融渥三角眼神逝魄奪送報填笮圖子外向微微了了危削銜木鳥憲秩削筆小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