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曹公的意思、曹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曹公的解釋

(1). 漢 末 曹操 位至三公,人皆稱 曹公 。《三國志·蜀志·關羽傳》:“吾極知 曹公 待吾厚。”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表》:“ 曹公 稱為表不必三讓,又勿得浮華。” 唐 李白 《在尋陽非所寄内》詩:“多君同 蔡琰 ,流淚請 曹公 。”《三國演義》第四九回:“欲破 曹公 ,宜用火攻。”

(2).梅子的别稱。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譏谑》:“ 吳 人多謂梅子為曹公,以其嘗望梅止渴也……有一士人遺人醋梅與燖鵝,作書雲:醋浸曹公一甏,湯燖右軍兩隻。”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 曹孟德 有梅林救渴之事,而俗子乃呼……梅為‘曹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曹公”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主要解釋如下:

  1. 曆史人物代稱
    指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字孟德)。因其官至三公(司徒、司空、太尉),故被尊稱為“曹公”。例如:

    • 《三國志·關羽傳》提到“吾極知曹公待吾厚”;
    •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記載曹操對公文寫作的要求;
    • 唐代李白詩句“多君同蔡琰,流淚請曹公”也引用此稱。
  2. 梅子的别稱
    源于曹操“望梅止渴”的典故。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記載:“吳人多謂梅子為曹公”,并衍生出幽默用法,如“醋浸曹公”指腌梅子,“湯燖右軍”指煮鵝(王羲之曾任右軍将軍)。

  3. 曆史背景補充
    曹操是三國時期魏國奠基者,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北方。其軍事成就如官渡之戰以少勝多,文學貢獻如《短歌行》等,均體現“曹公”一詞蘊含的才能與複雜性。

  4. 詩詞中的引用
    南宋陸遊詩句“赤壁歸來應歎息,人間更有一周瑜”,借“曹公”表達對曆史人物的評判。

提示:日常使用中,“曹公”多指曹操,而“梅子”别稱現已少見,主要用于文學或典故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曹公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曹操”,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曹公的拆分部首是“曰”和“公”,其中“曰”是主要部首,表示它的意思與“日”相關,有關光明、明天的含義;而“公”則表示它是一個尊稱詞語,表示對曹操高度尊重的稱呼。 曹公包含了16個筆畫,其中“曰”部分占據了3個筆畫,而“公”部分占據了13個筆畫。這個詞語的源自于中國曆史上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曹操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傑出人物,同時也是曹魏的奠基人。 在繁體字中,曹公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不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有所不同,但是曹公的寫法卻一直保持不變。 一些關于曹公的例句可以是:“曹公睿智過人,統一北方,成就非凡。”或者“曆史上曹公被尊為一代枭雄,政治手腕高超。” 一些與曹公相關的組詞有:曹氏、曹魏、曹兵等。 其中,與曹公相關的近義詞可以是:宰相、政治家、軍事家。而與曹公相對的反義詞可以是:平民、普通人、無名小卒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