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戈的意思、操戈的詳細解釋
操戈的解釋
(1).執戈。拿起武器。《列子·周穆王》:“操戈逐儒生。” 唐 符載 《愁賦》:“ 伏波 據鞍而骨驚, 定遠 操戈而涕激。” 明 張居正 《乞恩守制疏》:“皇上如不以臣為不肖,外則操戈執鋭,宣力於疆埸,内則荷橐持籌,預議於帷幄。”
(2).引申為交戰。 沉濤 《瑟榭叢談》卷上引 清 徐蘭 《赤陵姐琵琶歌》:“間起侵陵緣互市,終修和好悔操戈。”
(3).喻相互攻擊。 明 尹耕 《秋興》詩:“推轂丈人空肉食,操戈遺孽尚蕭牆。” 羅惇曧 《文學源流·三代以上文學》:“《左氏》後出,博士嚣然, 向 歆 以父子相難, 何 鄭 則弟子操戈,門戶逈分,渺難合併。” 高燮 《索黃濱虹治印先寄以詩》:“乃以空論相操戈,儒林道學遂分科。”
詞語分解
- 操的解釋 操 ā 拿,抓在手裡:操刀。操觚(手持木簡,指寫詩作文)。操管(執筆,指寫作)。操刀必割(喻不失時機,要當機立斷)。 控制、掌握:操舟。操縱。 從事:操心。操辦。操作。操持。操勞。操之過急。 體力的鍛
- 戈的解釋 戈 ē 古代的一種兵器,橫刃,用青銅或鐵制成,裝有長柄:幹(乶 )戈。倒(僶 )戈。枕戈待旦。 姓。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操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的信息():
1. 本義:執戈(拿起武器)
- 釋義:字面指手持戈矛等武器,表示準備戰鬥或自衛。
- 典籍例證:
- 《列子·周穆王》記載“操戈逐儒生”,描述持武器追逐的行為。
- 唐代符載《愁賦》中“定遠操戈而涕激”,體現将士持戈的悲壯場景。
2. 引申義:交戰或武力沖突
- 釋義:從持武器擴展為實際交戰,多用于描述戰争或對抗。
- 曆史用例:
- 清代徐蘭《赤陵姐琵琶歌》提到“終修和好悔操戈”,指雙方從交戰轉為和解。
- 明代張居正奏疏中“外則操戈執鋭”,強調對外作戰的軍事行動。
3. 比喻義:内部争鬥或相互攻擊
- 釋義:常用于形容同一陣營内部的矛盾或學術、思想領域的激烈争論。
- 典型表達:
- 同室操戈:比喻内部自相殘殺,如“為了遺産,兄弟姐妹同室操戈”。
- 入室操戈:原指進入他人居所攻擊,後引申為用對方的觀點反駁對方,如學術辯論中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補充說明
- 文化背景: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和成語,反映古代戰争與權謀文化。
- 現代應用: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如政治評論、學術批評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或例句,可參考《列子》、明清文集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操戈,這個詞的意思是使用戈兵器,即長矛或長柄武器進行戰鬥或作戰。該詞可以拆分為“手”和“戈”兩個部首,戈的左邊是手的象形字。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記載,操戈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兵器的使用。
根據繁體字的寫法,“操”字在繁體中為「操」,而「戈」字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有些地方将“操”字寫作從蔔下旁字,蔔字為開頭,下面加手。也有些地方将“操”字寫作從蔔下旁,“個”字中間加手。這些寫法在現代常用的簡化字中已不再使用。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英勇地操戈上前,為國家捍衛了邊疆的安全。
2. 在古代戰争中,士兵需要熟練地操戈才能獲得勝利。
一些組詞包括:操戈鬥志、操戈于心、操戈入手。
和“操戈”相關的近義詞有:持戈、使戈等。
和“操戈”相反的詞彙是:和平、和諧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