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唐 代詩人 賈島 。語出 宋 蘇轼 《祭柳子玉文》:“ 郊 寒 島 瘦, 元 輕 白 俗。” 明 徐渭 《次夕降抟雪》詩:“寒 郊 瘦 島 吟成蟄,煖肉肥肌屏作閨。”
“瘦島”是漢語詞彙,特指唐代詩人賈島,其來源與文學評價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源出處
該詞源自宋代蘇轼《祭柳子玉文》中的名句“郊寒島瘦,元輕白俗”。蘇轼以“寒”“瘦”分别概括孟郊與賈島的詩風,其中“瘦”形容賈島詩歌的冷峻、簡練與孤峭。
文學含義
“瘦”并非字面意義的消瘦,而是指賈島詩歌語言精煉、意境清冷的特點。其詩多寫荒僻之景與孤寂之情,如《題李凝幽居》中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以苦吟著稱,注重字句推敲。
後世引用
明代徐渭在《次夕降抟雪》中化用此典:“寒郊瘦島吟成蟄”,進一步強化了“瘦島”作為賈島詩風代稱的文學地位。
與“郊寒”的對比
同句中“郊寒”指孟郊詩風的凄苦寒澀,而“島瘦”更側重賈島詩歌的孤寂冷峭,二者并稱體現了中唐苦吟派詩人的不同藝術傾向。
參考資料:
若需查看更多用法示例或曆史文獻記載,可查閱蘇轼文集及《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瘦島》是一個漢字詞組,它的意思是指一個形狀狹長、面積不大的島嶼。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某個地理位置上的島嶼,與一般的島嶼相比較,瘦島的特點是長而狹窄,面積相對較小。
《瘦島》這個詞的部首是“石”,它是形聲字。字的上半部分是“石”字的部首,“島”則是為了表示意義加到字中的部分。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8畫。
《瘦島》這個詞的來源并沒有具體的來源記錄,它是根據實際地理環境和島嶼形狀的特點而被創造出來的。在許多島嶼中,存在着長而狹窄的島嶼,後來人們用《瘦島》這個詞來形容這類特殊形狀的島嶼。
《瘦島》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瘦島」。
古代漢字對于《瘦島》這個詞的寫法也存在差異。在古代漢字中,石的部首寫作「石」,而島的部分寫作「嶼」,整體連寫成「石嶼」。
1. 這個國家有許多瘦島,它們延綿數百公裡,但隻有幾百米寬。
2. 那個瘦島上的居民憑借漁業為生。
與《瘦島》相關的組詞有:
1. 瘦長:形容物體細長而瘦小。
2. 瘦弱:形容身體孱弱、不健壯。
3. 小島:指面積較小的島嶼。
《瘦島》的近義詞有:窄島、細長島。
反義詞主要是指瘦島形态相對較胖或面積較大的島嶼,例如:肥島、寬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