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定見。《漢書·杜延年傳》:“又丞相素無所守持,而為好言於下,盡其素行也。” 顔師古 注:“言非故有所執持,但其素行好與在下人言議耳。”
(2).堅守。《三國志·魏志·公孫瓒傳》:“今将軍将士,皆已土崩瓦解,其所以能相守持者,顧戀其居處老小,以将軍為主耳。”
(3).堅持實行。《百喻經·子死欲停置家中喻》:“出家之人,守持禁戒,如護明珠,不使缺落。”
“守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并結合古代文獻及現代用法示例說明:
一、核心釋義
猶定見
指對事物持有明确的主張或判斷标準。如《漢書·杜延年傳》提到“丞相素無所守持”,即批評缺乏主見。
堅守
強調對原則、信念或職責的固守。例如《三國志》記載公孫瓒的将士“相守持”是因顧念家小而以主将為核心;現代例句如“守持漢節,不移其志”。
堅持實行
特指對規範或戒律的持續踐行,如《百喻經》中“守持禁戒,如護明珠”,佛教語境中常指遵守戒律。
二、語境拓展
三、現代用法示例
多用于強調精神或道德層面的堅持,如“守持初心”“守持職業操守”。其造句結構常為“守持+抽象名詞(如信念、戒律)”,例如:“他數十年守持科研誠信,拒絕學術造假。”
注:如需查看完整文獻例句或不同詞典釋義,可參考、4、7的原始内容。
守持是一個動詞,意為堅持、保持某種态度或行動。
守持的部首是宀(宀字頭),分為兩部分:宀和寸。宀表示屋頂,寸表示手的長度。守持共有11畫。
守持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守指守護、保持,持指持有、堅持。守持意味着維護某種信念或行動,不輕易改變。
守持的繁體字為守持。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守持的古代寫法為守恥,寓意為守護自己的恥辱或道德準則。
1. 他經過多年的努力,始終守持着對夢想的追求。
2. 在衆人的誘惑下,他能夠守持自己的原則。
3. 她一直守持着對家庭的責任和關愛。
堅守、守候、守護、守規矩
堅守、保持、恪守
放棄、背叛、改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