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正職出缺,由他官暫時代理。《漢書·王莽傳中》:“縣宰缺者,數年守兼,一切貪殘日甚。” 顔師古 注:“不拜正官,權令人守兼。”
“守兼”是古代官制中的術語,指正職官員空缺時,由其他官員暫時代理職務。以下是詳細解釋:
“守兼”由“守”和“兼”組合而成:
其核心含義是正職出缺時,由副職或其他官員臨時接管并履行職責,屬于古代官僚體系中的權宜安排。
文獻記載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王莽傳中》:“縣宰缺者,數年守兼,一切貪殘日甚。”顔師古注:“不拜正官,權令人守兼。”
說明漢代已有此制度,且長期代理可能引發貪腐問題。
實際案例
如唐代李淵任“并州留守兼晉陽宮宮監”時,實際政務由裴寂代理,體現了“守兼”的職權分離特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原文或唐代官制研究文獻。
守兼(shǒu jiā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守”和“兼”兩個部分組成。它既有“守護”的意思,也有“持守”的意思。
下面來分解一下它的部首和筆畫。守字中的部首為宀,它表示房屋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5。而兼字中的部首為八,表示二劃的橫杠,也可指人的兩隻手。它的總筆畫數為12,其中一共有七劃。
守兼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它的繁體字為「守兼」,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有所不同,有一些變體。例如,守的古代寫法是宀寸,兼的古代寫法則是千八。
這個詞在古代文獻中經常被使用。例如,曹操在《三絕賦》中寫道:“當是三絕著作,恰得守兼。”指的是在創作文學作品時,應該既注重才華創新,又要堅守傳統。
守兼這個詞也可以拆分為“守”和“兼”兩個獨立的字詞。守可以和其他字組詞,形成不同的意義。例如,守法(shǒufǎ)表示遵守法律,守護(shǒuhù)表示保護和照料;兼也可以和其他字組詞,構成新的詞義。例如,兼顧(jiāngù)表示同時照顧和考慮。
近義詞方面,守兼的近義詞包括守護、保護、持守等。這些詞都強調對某一事物或價值的保護和堅守。
反義詞方面,與守兼相反的詞語是放棄、放縱、違背等。這些詞語表示對事物或價值的抛棄或不遵守。
總結來說,守兼這個詞表達了守護與持守的雙重意義。在不同的語境中使用,可以表示對事物或價值的保護和堅守,體現了人們在面對困難和誘惑時堅守本心的品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