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守兼的意思、守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守兼的解釋

謂正職出缺,由他官暫時代理。《漢書·王莽傳中》:“縣宰缺者,數年守兼,一切貪殘日甚。” 顔師古 注:“不拜正官,權令人守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守兼”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合成詞,由“守”與“兼”二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修訂版)的釋義,“守”指堅守、遵循,如“守節”“守信”;“兼”則表同時具備或承擔多項事務,如“兼任”“兼顧”。兩字組合後,“守兼”可解讀為“在堅守某一原則或職責的同時,兼顧其他事務”的複合行為,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官員或士人的職責态度。

在中國古代典籍《禮記·大學》的注釋文獻(中華書局,2018年校勘本)中,曾提及“君子守其本而兼濟天下”,可視為“守兼”概念的延伸表達,強調在固守道德根基的基礎上拓展作為。近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重印版)中亦以“守兼之志”形容文人既專注學問又關懷社會的雙重精神。

需說明的是,“守兼”未被現代規範性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單獨收錄,其語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建議使用者參考《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中“守”“兼”分項釋義,或查閱《故訓彙纂》(中華書局,2003年版)等專業工具書以獲取更詳盡的古義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守兼”是古代官制中的術語,指正職官員空缺時,由其他官員暫時代理職務。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守兼”由“守”和“兼”組合而成:

其核心含義是正職出缺時,由副職或其他官員臨時接管并履行職責,屬于古代官僚體系中的權宜安排。


二、曆史出處與應用

  1. 文獻記載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王莽傳中》:“縣宰缺者,數年守兼,一切貪殘日甚。”顔師古注:“不拜正官,權令人守兼。”
    說明漢代已有此制度,且長期代理可能引發貪腐問題。

  2. 實際案例
    如唐代李淵任“并州留守兼晉陽宮宮監”時,實際政務由裴寂代理,體現了“守兼”的職權分離特點。


三、使用場景

  1. 官職代理:多用于地方官員(如縣令、州官)空缺時的臨時委派。
  2. 軍事職務:部分文獻中亦涉及軍事職務的代理,如“攻守兼備”等引申用法。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原文或唐代官制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本軍表侄女鼈石博涉補化不幾不足為憑钗朶熾煽打掉到伴達眼燈塔掉眼都江堰恩公肥皁幹嘉學派公桑鼓吹鬼魔道黃香梅扈樓狐魅講鈔進退無據雞埘窺覩聯事理烈六分盧郎賣婚謀猷偏親骈填偏憎辟牒破腹噗通巧偷豪奪起功穣浩冉冉悠悠若明若昧上爻盛談駛駕詩客四方輻辏竦肩鐵闆注腳剔目退三舍外彙券微罟汙慢小二哥斜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