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守把的意思、守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守把的解释

(1).把守,防守。 宋 欧阳修 《保明张景伯》:“今月六日,有军贼约二十餘人入县,围却县城,有守把兵士三十餘人,於县门楼上相射。” 元 李五 《虎头牌》第一折:“为你守把夹山口子,累建奇功,加你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行枢密院事。”《水浒传》第五一回:“ 解珍 、 解宝 守把山前第一关, 杜迁 、 宋万 守把 宛子城 第二关。”《五四爱******动资料·五四--六三爱******动大事日录》:“缘此时该校校长 杨子侁 ,深恐学生出外‘肇祸’,嘱将校舍前后门一律锁起,亲偕监学分头守把,不许学生出校,学生因而大鬨。”

(2).掌管。《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娶妻 王氏 ,姿色非凡,颇称对当。家私富裕,多亏那 王氏 守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守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把守、守卫、占据并控制,尤其指对关隘、城池、要道等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点进行防守和控制。

  1. 核心释义与用法特征:

    • 守卫与控制:“守把”强调的不仅是单纯的“守卫”(守),更包含“掌控、把持”(把)的含义。它指占据某个关键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防守和控制,防止敌人或危险侵入。例如:“守把城门”、“守把隘口”。
    • 军事与战略色彩:该词带有浓厚的军事和战略背景,常用于描述对军事要塞、交通要道、城池门户等关键位置的防守任务。它体现了对重要节点的占据和防御行为。
    • 职责与任务:在古代文献中,“守把”也常指担任守卫、把守的职责或任务本身。例如:“派他守把东门。”
  2. 语义分析与字源:

    • 守:本义为“防守、保卫、看守”。《说文解字》释为“守官也。从宀从寸。宀,交覆深屋也;寸,法度也。”引申为守卫、保持、遵守等义。
    • 把:本义为“握持、控制”。《说文解字》释为“握也。从手巴声。”引申为把守、看守、掌管等义。
    • 守把:二字结合,强化了“守卫”中“掌控、把持”的意味,更侧重于对关键点的占据和有效防御,而非泛泛的守卫。
  3. 文献佐证与权威引用: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 对“守把”的释义为:“把守;守卫。” 并引用古典文献例句:
      • 《水浒传》第五五回:“又差往东京倒换守把船只。”
      • 《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云长曰:‘……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 周仓领诺。守把 岸口。”
    • 《水浒传》(施耐庵著,明代) 中多次出现“守把”,均指对重要地点(如城门、渡口、山寨关卡)的守卫职责。例如第五回:“智深道:‘……洒家别处打得这禅杖、戒刀,不知如何。明日要去那里守把。’”(指代《汉语大词典》作为来源)
    • 《宋史·兵志》等历史典籍 中,“守把”常用于描述军队对关隘、堡寨的驻防任务,是官方军事部署的常用语。(指代《宋史》等历史文献作为来源)

“守把”是一个具有明确军事和战略色彩的动词,意为占据并控制关键位置(如关隘、城门、渡口)进行守卫防御,强调守卫者对要点的掌控职责。其释义在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中有明确记载,并在《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及《宋史》等正史中广泛使用,体现了该词在古代军事和日常描述中的规范性。

网络扩展解释

“守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二、详细解释

  1. 防守与守卫

    • 多用于军事或安全场景,如古代文献中描述士兵“守把夹山口子”(《虎头牌》),或现代语境中保安、门卫的职责。
    • 例句:宋代欧阳修记载“守把兵士三十余人,于县门楼上相射”(《保明张景伯》)。
  2. 掌管与控制

    • 指对事务或财产的管理,如《初刻拍案惊奇》提到“家私富裕,多亏王氏守把”。

三、使用场景


四、补充说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出处,可参考《三国演义》《初刻拍案惊奇》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一三事变肸肸不易之论长臂猿察阅城署陈叔宝齿豁齿牙春色舂谷楚腰卫鬓巅越迭地低品洞壑覆卵高度功标青史规旋矩折棍蠹孤莺河池黑不溜球亨鱻宏父红媒荒政江郊解果借喻借紫金晶鹫堞击筑人榘彟老叟烈祖立决六正旅葵内视逆斥劈先里七巧板赇谒气应权变纱橱室庐事头实习守一松纹态状贪荣慕利踏查恬乐同舆痛憎小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