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箸的意思、失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箸的解釋

見“ 失匕箸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失箸”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ī zhù,字面意思是“掉落筷子”,常用來比喻因受驚或疏忽導緻失誤犯錯的行為。

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源于古代餐桌禮儀,筷子(箸)的掉落被視為不禮貌的舉動,後引申為形容人在關鍵時刻因慌亂、不慎或受外界幹擾而犯錯。

  2. 出處與典故
    該詞與成語“失匕箸”同義,典出《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先主方食,失匕箸”
    描述劉備與曹操共飲時,聽到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因震驚而掉落餐具,後借“聞雷失箸”掩飾内心波動。

  3. 使用場景

    • 行為失誤:如工作中因疏忽導緻錯誤,或考試時緊張犯錯。
    • 心理描寫:形容因受驚、心虛而失态,例如談判或社交場合的突發狀況。

示例:

“失箸”通過具象動作隱喻心理或行為失誤,常見于文學和曆史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背景,可參考《三國志》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失箸

失箸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失”和“箸”。失箸有失去筷子的意思。也可以比喻失去控制或失去平衡。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失的部首是“大”,箸的部首是“竹”。失的筆畫數是5,箸的筆畫數是14。

來源

失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莊子·人間世》中,原文:“取道東溟以漱舌五方之馀;隨風飄然,不能失箸。”意為用東海的水漱口。後來,失箸逐漸引申為失去筷子。

繁體

繁體字為“失箸”,拆分與簡體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失箸的“箸”字的上面有一個豎折,像一個彎曲的手臂,古人用這個字形來表示筷子。

例句

1. 我吃飯的時候不小心失箸了,筷子掉到地上了。

2.這個運動員上演了一次難以置信的失箸動作,結果撲通一聲摔倒在地。

組詞

遺失、失誤、失職、失去、失望。

近義詞

丢箸、落筷。

反義詞

得箸、得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