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st miss the person or opportunity;just miss sb.or sth.at close range] 當面錯過好機會
機會難得,幸勿失之交臂
[孔子對 顔淵說:]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莊子·田子方》
這個千載一時的機會,便失之交臂。(交臂:擦肩而過。)——清· 梁啟超《民國初年之币制改革》
亦作“ 失諸交臂 ”。謂當面錯過機會。語本《莊子·田子方》:“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 王先謙 集解:“雖吾汝終身相與,不啻把一臂而失之,言其暫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用人者不務取其大而專取小知,則卓犖俊偉之材失之交臂矣。” 郭沫若 《曆史人物·魯迅與王國維》:“這些往事,我今天來重提,隻是表明我自己的遺憾。我與 魯迅 的見面,真真可以說是失諸交臂。”
“失之交臂”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當面錯過機會,比喻因疏忽或未能及時行動而錯失本可抓住的事物。原意是“擦肩而過”,引申為機會稍縱即逝。
最早出自《莊子·田子方》:“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意為我一生與你相處,卻像擦肩而過般失去你,豈不可悲?)。
通過整合多來源信息,可全面理解該成語的語境與用法。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莊子》原文或成語詞典。
失之交臂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互相錯過、失去相遇的機會。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分:失(失去)、之(的)、交(交流)和臂(手臂)。失之交臂的筆畫分别為:失(5畫)、之(3畫)、交(6畫)和臂(7畫)。
失之交臂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論語》中的一句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坦腹東床,不免死亡。” 在這句話中,東隅、桑榆和東床都是指時間的東西。而東隅的意思,就是指日出之時,意味着失去相遇的機會。
失之交臂的繁體寫法為「失之交臂」。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失之交臂在古代寫作「拾隅」,意思是在分叉的地方丢失。這個古代寫法與現在的意思是相符的。
1. 因為時間錯開,我們兩個人失之交臂。
2. 如果當時能夠互相聯繫,就不會讓這個機會失之交臂。
3. 錯過這個機遇,我們就隻能認為是一次失之交臂。
與失之交臂相關的其他成語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失之毫厘,差之千裡;失之交臂,反掌可取。
近義詞:錯過、失去機會。
反義詞:相遇、得到機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