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譯的信使。《後漢書·和帝紀》:“﹝ 永元 ﹞六年春正月, 永昌 徼外夷遣使譯獻犀牛、大象。”《三國志·魏志·東夷傳》:“ 倭 人在 帶方 東南大海之中,依山島為國邑。舊百餘國, 漢 時有朝見者,今使譯所通三十國。”《三國志·魏志·東夷傳》:“ 魏 世 匈奴 遂衰,更有 烏丸 、 鮮卑 ,爰及 東夷 ,使譯時通。”
“使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使譯”是古代跨語言交流中的關鍵角色,兼具外交使節與語言轉換功能。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翻譯案例,可參考、2、7的來源信息。
“使譯”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派人翻譯”。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使”表示派遣、吩咐,而“譯”則表示翻譯。
“使譯”的第一個字“使”,它的部首是“人”,總計有三個筆畫。而第二個字“譯”,它的部首則是“言”,總計有十個筆畫。
“使譯”一詞的古代漢語發音為“身”和“逐”。而在繁體字中,“使”和“譯”保持了相同的形狀和意思。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使”為例,古人常将其寫作“使”,雖然形狀有所不同,但仍然表達了同樣的含義。而“譯”一詞則在古時被寫作“譯”。
以下是一些使用“使譯”一詞的例句:
1. 他被派去使譯這部重要文件。
2. 他們需要找一個能夠使譯英文的翻譯員。
組詞:使命、使者、譯員、翻譯
近義詞:派遣、委派、翻譯
反義詞:阻止、停止、終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