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的别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鄜 延 境内有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延安府志》云: 延川县 北九十里有石油井出石油,六月收,以涂疮痏。亦曰脂水,亦曰石液。”
“石液”是石油的古代别名,指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主要成分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的混合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来源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其中记载用石油烟灰制墨,并命名为“延川石液”。清代文献如俞正燮《癸巳类稿》也沿用此称,描述其用途(如涂疮痏)。
物理特性与成分
石液(石油)呈粘稠液态,颜色多为深褐或黑色,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混合物。其形成机制以“生物沉积变油”学说为主流,认为由古代海洋生物演化而成。
历史与现代应用
古代已用于制墨、医药等领域,如沈括所述“黑光如漆,松墨不及”。现代则主要提炼为燃油、化工原料(如塑料、化肥)。
示例用法
《梦溪笔谈》记载:“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 清代文献亦载:“亦曰脂水,亦曰石液。”
石液是一个汉字词语,是指从石头中流出的液体,特指矿石经过加热或加工后所流出的液体。
石液的部首是石字旁(石),总笔画数为9。
石液一词的来源比较简单,是由“石”和“液”两个字合并而成的,形象地描述了矿石流出的液体。
石液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石液」,字形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石液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与现代基本相同。
1. 矿工使用锅炉加热矿石,以便使石液流出。
2. 这种石液是宝贵的原材料,可以用于制作化妆品。
1. 石液炉
2. 石液采集
3. 石液工艺
4. 石液提取
矿液、矿石液体
干石、干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