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時月的意思、時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時月的解釋

(1).四時和月分。《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孔 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學者不以時月考之,每語屯田,必為稱首,可笑。”

(2).時間;時候。《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今若斷斯織也,則損失成功,稽廢時月。” 宋 曾鞏 《請西北擇将東南益兵劄子》:“至於 廖恩 之鼠竊,而能稽誅於時月者,蓋由追讨之兵不足, 恩 已自歸,而所遣北兵,猶在道路。則東南之寡弱,蓋可知也。”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緊急時月, 蘇 松 兵備暫駐 崇明 , 寧 紹 兵備或海道内推擇一人暫駐 舟山 。”

(3).指節令。 晉 張華 《上巳篇》:“姑洗應時月,元巳啟良辰。”《宋書·明帝紀》:“自今鱗介羽毛,肴核衆品,非時月可採,器味所須,可一皆禁斷,嚴為科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時月"是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一、季節與月份的合稱

《漢語大詞典》指出該詞可指"四時和月令",如《後漢書·列女傳》記載"推時月之早晚",此處特指農事對應的季節周期。現代用法中多用于表示特定時間段,例如"時月更疊"形容季節輪換的自然規律。

二、時間與歲月

《現代漢語詞典》将其釋為"時間、光陰"的雅稱,常見于書面語表達。如宋代陸遊詩句"消磨時月倚雕欄",此處借指漫長的時光流逝。該用法常見于文學作品,帶有古典文學韻味。

三、特定時期的指代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提及"時月"可特指齋戒祭祀的吉日,如《周禮》中"占時月"的禮制記載。現代引申為具有特殊意義的時段,例如"擇定時月舉辦慶典"的用法,多用于正式文書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時月”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古典文獻和現代用法,其核心意義及延伸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四時與月份
    指四季(春、夏、秋、冬)和月份的劃分,常用于古代曆法協調。例如《尚書·舜典》記載“協時月正日”,強調統一節氣、月份和日期的重要性。

  2. 時間或時候
    泛指時間的流逝或某個具體時段。如《後漢書》中“稽廢時月”表示拖延時間,宋代曾鞏奏折中也用此詞描述事件的拖延。

  3. 節令與季節
    特指與自然氣候相關的時節。例如晉代張華詩句“姑洗應時月”中的“時月”對應春季的律呂(古代音律與節氣關聯)。


二、擴展含義


三、文化延伸


引用示例

“時月”既是曆法術語,也承載時間流逝與自然規律的抽象意義,需結合語境具體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百川赴海白意班春榜簇寶迹寶賂北畤避讒别藏蠶麻塵嚣充斥打非打落水狗耽閣彈事倒黴的句彫掞兜的斷香杜莖山飯後鐘佛婆刮眼詭谲寒色環幅進退無所懻忮鞠治誇伐壸閣類感遴聘幔幙甯宇迫速強人所難強中更有強中手墝垤傾佩球勢雀豹人類渣滓盛況順風機讨亡天巧抟風拖馬抏獘硙船巍然屹立未消霧沈雲暝下地幔香座嫌難小家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