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時月的意思、時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時月的解釋

(1).四時和月分。《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孔 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學者不以時月考之,每語屯田,必為稱首,可笑。”

(2).時間;時候。《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今若斷斯織也,則損失成功,稽廢時月。” 宋 曾鞏 《請西北擇将東南益兵劄子》:“至於 廖恩 之鼠竊,而能稽誅於時月者,蓋由追讨之兵不足, 恩 已自歸,而所遣北兵,猶在道路。則東南之寡弱,蓋可知也。”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緊急時月, 蘇 松 兵備暫駐 崇明 , 寧 紹 兵備或海道内推擇一人暫駐 舟山 。”

(3).指節令。 晉 張華 《上巳篇》:“姑洗應時月,元巳啟良辰。”《宋書·明帝紀》:“自今鱗介羽毛,肴核衆品,非時月可採,器味所須,可一皆禁斷,嚴為科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時月”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古典文獻和現代用法,其核心意義及延伸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四時與月份
    指四季(春、夏、秋、冬)和月份的劃分,常用于古代曆法協調。例如《尚書·舜典》記載“協時月正日”,強調統一節氣、月份和日期的重要性。

  2. 時間或時候
    泛指時間的流逝或某個具體時段。如《後漢書》中“稽廢時月”表示拖延時間,宋代曾鞏奏折中也用此詞描述事件的拖延。

  3. 節令與季節
    特指與自然氣候相關的時節。例如晉代張華詩句“姑洗應時月”中的“時月”對應春季的律呂(古代音律與節氣關聯)。


二、擴展含義


三、文化延伸


引用示例

“時月”既是曆法術語,也承載時間流逝與自然規律的抽象意義,需結合語境具體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時月的意思

《時月》這個詞在漢語中有着豐富的意義,首先它指的是時間和月亮。它可以用來形容時間的流逝、月份的變化,也可以表示人們對時光流轉的體悟和對月亮的崇敬。

拆分部首和筆畫

《時月》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時”和“月”。

“時”的部首是“日”,它的筆畫數為10。

“月”的部首也是“日”,它的筆畫數為4。

來源和繁體

《時月》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在古代的甲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類似的象形字形。被引申為時間和月亮的意義是在後來的發展中逐漸形成的。

在繁體中,《時月》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時月》這兩個字的基本形狀在古代寫法中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時月更疊,人事如梭。

2. 青山綠水,皓月當空,此情此景,真是美不勝收。

3. 長江上空,那輪明亮的時月正徐徐升起。

組詞

時光、時代、日月、時刻

近義詞

時間、月份、時序、期間

反義詞

靜止、停滞、固定、不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