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形的意思、失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形的解釋

(1).失去儀态,謂顯露原形。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八:“忽有一老狸,眇眇在案前,持刀者欲舉刀斫之, 伯祖 呵止。自著承塵上,須臾大笑曰:‘向者啖羊肝,醉忽失形,與府君相見,大慚愧。’”

(2).猶脫形,謂不似本來的形貌。《三國演義》第二九回:“夫人見 策 形容憔悴,泣曰:‘兒失形矣!’ 策 即引鏡自照,果見形容十分瘦損,不覺失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失形”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失去儀态,顯露原形
    指人或物因某種原因(如醉酒、失控等)失去原本的端莊形态,暴露出真實或原始狀态。例如《搜神記》中記載老狸醉酒後“失形”,顯露出原形。該用法多用于描述非人類事物(如精怪)或人類因特殊狀态失态。

  2. 脫形,形貌改變
    形容因疾病、勞累等導緻外貌嚴重消瘦或憔悴,與原本樣貌差異顯著。如《三國演義》中孫策病重時形容枯槁,其母驚呼“兒失形矣”,體現了這一含義的典型用法。


補充說明

可通過《搜神記》《三國演義》等古籍案例進一步理解其具體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失形

失形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一個事物或者人經曆了某種變化後失去了原本的形态或外貌,出現了不再完整、不再美觀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失形的拆分部首是“亻”,表示人。它的總筆畫數是10。

來源

失形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由兩個字組成,“失”和“形”,分别表示失去和形狀。它後來被用于形容事物或人因某種原因而變得不再完整、不再美觀。

繁體

失形的繁體字形為「失形」,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失形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由“失”和“形”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患者的臉部由于嚴重的火災而失形。

2. 這個古文物在年代久遠的侵蝕下漸漸失形。

組詞

1. 形狀:表示事物或人的外形。

2. 形态:形容事物或人所具有的特定形态。

3. 變形:形容事物或人發生了變化,失去了原有的形态。

近義詞

1. 變形:表示事物或人失去原本的形态。

2. 損毀:指事物或人被破壞或損壞。

反義詞

完整:表示事物或人保持原本的形态,沒有任何缺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