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确实的消息。《水浒传》第四一回:“俺听知哥哥在 江州 为事吃官司,我们弟兄商议定了,正要来劫牢,只是不得个实信。”《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爷不须烦恼,交(教)人出去庄前见个实信。” 赵树理 《邪不压正》四:“我说到这年边了,不得个实信,过着年也心不安,不如来打听打听!”
(2).确实相信。 姚雪垠 《长夜》二七:“那些半懂事不懂事的孩子们实信了他的允诺,快活得乱蹦乱跳。”
(3).真实可靠。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五章:“採访极广,务求实信。”
“实信”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根据语境不同,其释义可分为以下三类:
确实的消息(名词)
指真实可靠的信息或确切的消息。例如《水浒传》中“不得个实信”表示未能获得确切情报。现代用法如赵树理作品中的“不得个实信,过着年也心不安”,也强调对真实信息的渴求。
确实相信(动词)
表示对某事的坚定信任或深信不疑。如姚雪垠《长夜》中提到“孩子们实信了他的允诺”,体现对承诺的完全信任。
真实可靠(形容词)
形容事物或信息的可信度,如汤用彤在佛教研究中强调“务求实信”,指研究需基于真实可靠的材料。
佛教语境下的特殊含义(较少见)
在特定领域如佛教用语中,“实信”被解释为“智慧响应与征信”,需具备信实、信德、信能三个条件。此用法多见于宗教或哲学讨论,日常较少使用。
与“信”字的关联
“信”在文言文中指诚实、真实(如《庄子》“信言不美”),而“实信”通过复合词形式强化了“真实”的语义层次。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水浒传》《长夜》等作品,或语言学工具书。
实信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真实可信的消息或信息。
实信的部首是示,总笔画数为13。
实信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实"表示真实,"信"表示信任。
实信的繁体形式是「實信」。
在古代,实信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仍保持着现代的意义。
1. 这份报告提供了实信,可以用来做决策。
2. 要相信实信,而不是盲目听信谣言。
实信可以与其他词汇结合,形成新的词语,如:实信实践、实信这是、可信实信等。
与实信义相近的词语有:真实、可靠、确凿等。
与实信意义相反的词语有:虚假、不可信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