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試問的意思、試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試問的解釋

(1).試着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晉書·孫綽傳》:“沙門 支遁 試問 綽 :‘君何如許?’”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左》:“ 左 甚異之,試問所從來,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詩:“白蘋秋色裡,試問採蓮津。”

(2).試着提出問題。用于質問對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對方的意見。 宋 蘇轼 《又和劉景文韻》:“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試問當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輕薄之子厠於其間乎?” 許地山 《危巢墜簡》:“試問亘古以來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問。《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邕》:“未幾辭去, 嶠 驚,試問奧篇隱帙,了辯如響, 嶠 歎曰:‘子且名家!’”《宋史·選舉志三》:“諸正名學生有試問《景祐新書》者,諸判局闕而合差,諸秤漏官五年而轉資者,無不屬於祕書。”《元史·選舉志一》:“以《通鑑節要》用 蒙古 語言譯寫教之,俟生員習學成效,出題試問,觀其所對精通者,量授官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試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試探性提問
    指以嘗試或不确定的态度提出問題,常用于交流中委婉表達疑問。例如《晉書·孫綽傳》中記載的對話:“沙門支遁試問綽:‘君何如許?’”。

  2. 質問或表達異議
    在争論或反駁時,通過提問表達對對方觀點的不認同。如蘇轼詩句:“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這裡的“試問”帶有質疑語氣。

二、語境差異

三、特殊場景的争議

在數學等嚴謹學科中,“試問”被認為不夠明确,可能帶有文化性的客套色彩,與追求精确的學術語言存在沖突。例如題目若用“試問”,可能被解讀為模糊要求。

四、總結

“試問”的核心是“嘗試性提問”,但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可能是委婉詢問、質疑反駁,或是曆史用法中的考問。使用時需注意場合,避免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試問

試問(shì wèn)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用問的方式考察或驗證某種事物的真實情況。下面将對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進行介紹。

部首和筆畫

“試問”這個詞的部首是讠(讠是言的旁邊加上一個豎),其中讠是表示言語的意思。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試問”最早出現在《莊子》中的一則故事中。故事背景是莊子為了考察弟子的悟性,他問自己的弟子:“舉一難而責于億萬人,殺于賊而能無以為?何謂?”智慧過人的弟子對莊子的問題不知所措。然後,莊子問道:“試問——辜負歡樂,堕落于凡俗,有何難焉?”隻有一個弟子回答:“難于無所難。”從此,“試問”就成為了常用詞語。

繁體

“試問”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試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漢字“試”的意思是讀音,而“問”的兒化音是“文”,即“いふ文”。所以,原來“試”的漢字寫作“使”,讀音為“シ”。“問”的漢字寫作“聞”,讀音為“もん”。

例句

1. 老師問學生:“試問,如果一個人在黑暗中失去了方向,應該怎麼辦?”

2. 作者在小說中寫道:“試問,人生何處不觸動人心?”

組詞

1. 試探

2. 問候

3. 試用

4. 問診

5. 試驗

近義詞

1. 請教

2. 詢問

3. 打聽

4. 探詢

5. 考問

反義詞

1. 回答

2. 解答

3. 回應

4. 響應

5. 答複

以上是對“試問”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進行的詳細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