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世孫的意思、世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世孫的解釋

嫡孫。《資治通鑒·晉武帝泰康三年》:“四月,庚午, 充 薨,世子 黎民 早卒,無嗣,妻 郭槐 欲以 充 外孫 韓謐 為世孫。” 胡三省 注:“世孫,謂嫡孫承祖父之世者。”《清史稿·高宗紀三》:“甲子,封 朝鮮國王 孫 李祘 為世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世孫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宗法制度背景的稱謂詞,其核心含義指嫡長孫或承重孫,即繼承宗祧的嫡子所生的長子。在古代宗法體系中,世孫肩負着延續家族血脈、承襲祖先祭祀與爵位(若有)的重要責任,地位顯著。以下從詞典釋義、用法及背景角度詳細解析:


一、詞典釋義與核心含義

  1. 嫡長繼承人的長子

    指由家族嫡長子(法定繼承人)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在宗法制度下,嫡長子一脈被視為“大宗”,其長子即為“世孫”,是法定的隔代繼承人。例如《儀禮·喪服》中“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不得祢先君;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不得祖諸侯”的脈絡下,特定嫡系長孫可稱“世孫”。

  2. 承重孫的特殊身份

    若祖父(或曾祖父)去世時,其嫡長子(父親)已先逝,則由嫡長孫直接承擔喪祭重任,此時“世孫”即“承重孫”。如清代禮制規定,承重孫在服喪時需着最高規格的“斬衰”(三年喪服),體現其宗法地位。


二、用法辨析與相關概念


三、現代用法的演變

現代漢語中,“世孫”一詞多用于曆史、家族譜牒研究或文學作品中,日常口語極少使用。其宗法内涵隨封建制度消亡而弱化,但仍保留在述及傳統家族結構時的學術表述中。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明确釋義為“嫡長孫”,并引用《禮記》《清會典》等文獻佐證其宗法角色。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強調其作為“承重孫”的禮制功能,詳述古代喪服制度中的特殊地位。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從詞源角度分析“世”的繼承義與“孫”的親屬義結合,指向隔代正統繼承人。

說明:以上工具書可通過圖書館或官方出版平台查閱紙質/電子版(如商務印書館工具書官網),具體條目詳見各詞典“世孫”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世孫”是漢語中用于辨别家族輩分的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世孫指嫡孫,即正妻所生之子的兒子。古代宗法制度下,嫡系子孫在繼承權、爵位世襲等方面具有優先地位,例如《資治通鑒》記載晉代賈充去世後,其妻欲立外孫韓谧為世孫,即強調嫡系繼承關系。

二、輩分計算規則

  1. 算法邏輯:計算“乙為甲的幾世孫”,需從甲的兒子(即甲的第一代)開始往下數,每代遞增一世。例如:
    • 甲的兒子 → 甲的一世孫
    • 甲的孫子 → 甲的二世孫
    • 甲的曾孫 → 甲的三世孫。
  2. 簡化表達:傳統譜牒學中,四世孫稱“曾孫”,五世孫稱“玄孫”,但均可簡化為“第幾世孫”。

三、廣義與狹義之分

四、古文用例

五、特殊場景

在爵位承襲中,世孫可能不限于血緣嫡孫,如無嫡子時可由嗣孫繼承,但需符合宗法制度。

别人正在浏覽...

白坿摽掠别居嗔魚赤紅崇愛存單呆呆呆丹鷄地方武裝都管惡言反抗焚符破玺風不鳴條蜂起隔遠鈎挐古錠刀穢辱恢台火正駕娘賤私齎盜食井渫九壤九體靠天田枯骨死草涼薯六錢戾疫隴戍聾瘖鸾鶴茂盛棉衣槃操磐磨萋毀齊酒全璧上台盤膻腥生術瘦香嬌霜镝豎櫃戃慌湯炭條上晩照威福自己微陽窩停主人箱櫃小範老子笑暈謝公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