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参议的意思、参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参议的解释

(1).参与谋议。《后汉书·班固传下》:“ 永元 初,大将军 竇宪 出征 匈奴 ,以 固 为中护军,与参议。”《旧唐书·李林甫传》:“ 林甫 久典枢衡,天下威权,并归於己,臺司机务, 希烈 不敢参议,但唯诺而已。”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七:“﹝ 和珅 ﹞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法,不许部臣参议一字。”

(2).官名。 金 军中、 元 明 中书省属官, 明 布政司、通政司, 清 各部, 民国 初高级军事机关,均置“参议”。《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 蒙古 取 金潞州 ,元帅右监军 纳哈塔布拉图 参议官 王良臣 死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参议是汉语复合词,由“参”与“议”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参与商议、讨论或评议事务。根据权威汉语词典释义,该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具体延伸:


一、现代汉语常用义

指参与讨论、提出意见的行为或职责,多用于正式场合或组织机构。

例: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专家顾问需参议相关条款的可行性。

来源: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释义,参议即“参加讨论;提出意见”。


二、古代汉语用法

1.官职名称

宋元明清时期,“参议”为中央或地方机构中的中层官职,如明代布政使司下设“左、右参议”,职责为辅助主官处理政务、审议文书。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载:“参议,官名。明代布政使、按察使属官。”

2.动词性用法

表“共同商议决策”,如《后汉书·班彪传》:“参议五经,定其大义。”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释为“参与谋议”。


三、政治体制中的专有用例

在部分国家(如日本),“参议”指代议会中的特定议员职位。例如日本国会设“参议院”,议员称“参议员”,职责为审议法案并监督行政。

来源:《世界议会制度辞典》(人民出版社,2009)明确日本“参议员”为国会两院之一的核心代议职务。


四、同义词辨析


词性说明

现代汉语中,“参议”可作动词(如:参议政事)或名词(如:担任参议),需结合语境判断。


“参议”的核心语义始终围绕参与商议、提供决策意见,其具体内涵随历史语境与制度演变而丰富。

主要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3.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
  4. 《世界议会制度辞典》,人民出版社,2009

网络扩展解释

“参议”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动词含义

指参与谋议、共同商议决策。例如:

二、官职名称

作为历史官名,其设置历经多个朝代:

  1. 金代:军中设置参议官;
  2. 元代:中书省属官;
  3. 明代:布政司、通政司的属官;
  4. 清代:中央各部均设此职;
  5. 民国:高级军事机关沿用该官职。

三、近义词与用法

四、历史演变特点

从金代到民国,参议官职的职能逐渐从军事领域扩展到行政系统,体现了从“谋议军事”到“综合政务”的职能变迁。

别人正在浏览...

哀焭标牓标准状况襒裾宾词薄寒不二法门拆建重规崇基冲衿箠挞窜跑错字刀砧杀端门堵缝凡走发颖烽火连天感事寡情薄意固结函活洄泝昏戆解魇箕拘金鸿击伤埳蛙砍砸器苛严泪流满面略且领港立身行道六度络鞮梅黄雨牧靡千岁乔怯栖风宿雨全夥犬豕羣治失眠双环水孔贪贱探囊田额挽托违世绝俗萎餧稳静销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