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 代明經科試士之法。在試卷上抄錄一段經文,另用他紙覆在上面,中開一行,顯露字句,被試者即據以補上下文。《新唐書·選舉志上》:“乃詔自今明經試帖粗十得六以上,進士試雜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後試策。”
2.即試帖詩。 唐 孟棨 《本事詩·徵咎》:“ 崔曙 進士作《明堂火珠》詩試帖,曰:‘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 清 趙翼 《瓯北詩話·韓昌黎詩》:“又如《喜雪獻裴尚書》、《詠月和崔舍人》以及《叉魚》、《詠雪》等詩,更復措思極細、遣詞極工,雖工於試帖者,亦遜其穩麗。” 胡適 《<詞選>自序》:“這種詞等于文中的八股,詩中的試帖;這是一班詞匠的笨把戲,算不得文學。”參見“ 試帖詩 ”。
“試帖”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文獻記載綜合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科舉制度或試帖詩實例,可參考《新唐書·選舉志》及孟棨《本事詩》等原始文獻。
《試帖》是一個詞語,通常指的是用來測試筆迹、墨迹、字體等方面的書法作品或者印刷品。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别是“試”和“帖”。
“試”字是由“言”和“式”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總筆畫數為8。而“帖”字是由“巾”和“占”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總筆畫數為8。
《試帖》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它既可以指測試字迹的作品,也可以指測試紙張質量的樣張。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這個詞來表達對書法或者印刷品的品評。
在繁體字中,用來表示《試帖》的詞語是「試帖」。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對于《試帖》這個詞,可能會采用不同的字體和字形來書寫。然而,其意義和用法基本保持一緻。
1. 他準備了一些《試帖》,用來練習自己的書法技巧。
2. 老師讓學生們交上他們的《試帖》以便檢查筆迹。
試卷、試驗、試探、帖學才藝
書迹、墨迹、字樣、樣張
正式文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