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試帖的意思、試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試帖的解釋

1. 唐 代明經科試士之法。在試卷上抄錄一段經文,另用他紙覆在上面,中開一行,顯露字句,被試者即據以補上下文。《新唐書·選舉志上》:“乃詔自今明經試帖粗十得六以上,進士試雜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後試策。”

2.即試帖詩。 唐 孟棨 《本事詩·徵咎》:“ 崔曙 進士作《明堂火珠》詩試帖,曰:‘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 清 趙翼 《瓯北詩話·韓昌黎詩》:“又如《喜雪獻裴尚書》《詠月和崔舍人》以及《叉魚》《詠雪》等詩,更復措思極細、遣詞極工,雖工於試帖者,亦遜其穩麗。” 胡適 《<詞選>自序》:“這種詞等于文中的八股,詩中的試帖;這是一班詞匠的笨把戲,算不得文學。”參見“ 試帖詩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試帖”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文獻記載綜合理解:

一、唐代明經科考試方法

  1. 考試形式:考生需在試卷上抄錄一段經文,另用紙覆蓋兩端,中間僅顯露一行字句,考生需根據上下文補全被遮蓋部分。此方法稱為“帖經”,要求考生對經典内容高度熟悉,正确率需達到60%以上才能通過。
  2. 演變與目的:此法主要用于考察對儒家經典的記憶能力,後逐漸成為明經科的核心考核方式之一。

二、科舉考試中的詩體形式

  1. 試帖詩特點:
    • 命題方式:多截取古人詩句為題目,冠以“賦得”二字,如唐代崔曙的《明堂火珠》詩即以“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為名句命題。
    • 格式要求:多為五言或七言,通常需押六韻或八韻,形成獨特的詩歌體裁。
  2. 曆史影響:清代趙翼曾評價試帖詩“措思極細、遣詞極工”,認為其工整程度甚至超過普通應試文體。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科舉制度或試帖詩實例,可參考《新唐書·選舉志》及孟棨《本事詩》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試帖的意思

《試帖》是一個詞語,通常指的是用來測試筆迹、墨迹、字體等方面的書法作品或者印刷品。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别是“試”和“帖”。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試”字是由“言”和“式”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總筆畫數為8。而“帖”字是由“巾”和“占”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總筆畫數為8。

來源和繁體字

《試帖》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它既可以指測試字迹的作品,也可以指測試紙張質量的樣張。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這個詞來表達對書法或者印刷品的品評。

在繁體字中,用來表示《試帖》的詞語是「試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對于《試帖》這個詞,可能會采用不同的字體和字形來書寫。然而,其意義和用法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準備了一些《試帖》,用來練習自己的書法技巧。

2. 老師讓學生們交上他們的《試帖》以便檢查筆迹。

組詞

試卷、試驗、試探、帖學才藝

近義詞

書迹、墨迹、字樣、樣張

反義詞

正式文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