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識神的意思、識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識神的解釋

佛教語。心識,心靈。《魏書·釋老志》:“凡其經旨,大抵言生生之類,皆因行業而起,有過去、當今、未來,歷三世,識神常不滅。” 明 葉憲祖 《北印說法》:“幾番塵世,識神一點不差移,隻為那無明起妄,宿業成迷。”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甲辰科首題》:“ 朱氏 子弟俟其出場暫憩,漫叩曰:‘大人遴擇榜首,何以竟違初志?’ 朱 驚起取卷讀之,歎曰:‘我繙閲時殊不覺也,蓋識神似為鬼物所掩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識神”是佛教與道教文化中的核心概念,其含義因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佛教中的定義

  1. 心識與輪回主體
    佛教認為“識神”指心識或心靈,是生命輪回的主體。如《魏書·釋老志》提到“識神常不滅”,強調其跨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能力。明代文獻也描述識神因“無明起妄”而陷入迷障,需通過修行破除。

二、道教及傳統修煉視角

  1. 後天意識體
    道教将識神視為後天形成的意識,依賴大腦機能與信息處理能力存在,負責邏輯判斷、情緒感知(如饑餓、困倦、悲傷等)。
  2. 與元神的對立
    識神與“元神”相對:
    • 識神:主導日常思維、社會經驗形成的認知模式(如對錯、好壞判斷)。
    • 元神:先天本能與直覺,代表靈性本質。當識神退位(如靜坐入定時),元神方能顯現。

三、功能與影響

四、總結對比

維度 識神 元神
來源 後天形成(教育、環境) 先天本能
功能 邏輯思維、情緒反應 直覺、靈性感知
修行目标 退位以淨化心靈 主導生命本質

若需進一步了解識神在具體典籍或修煉中的體現,可參考《太乙金華宗旨》等道教文獻,或佛教三世輪回理論。

網絡擴展解釋二

識神的意思

識神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識指認識、理解,神指神聖、超凡的意思。整個詞語的含義是指人們對神的認知和理解。

拆分部首和筆畫

識神的部首是讠(訂字底),筆畫數分别為讠(2畫)和 塑(10畫)。

來源與繁體

識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源自《周易》中的“識履神龍”一句,後來經過演變和拼湊形成了現在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識神的寫法為「識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時候會将識神的讠部寫作「言」或「言曷」,而将神部寫作「申」。這種寫法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

例句

1. 他花了很多時間去識神,希望能夠更加接近真理。

2. 學習哲學能夠幫助我們對識神的問題有更深入的思考。

組詞

識神可以根據需要和上下文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不同的短語或句子,如:“識神之道”、“識神者”等。

近義詞

認知神、了解神、理解神

反義詞

忽視神、無視神、不信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