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贳赦的意思、贳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贳赦的解釋

赦免。《漢書·梁懷王劉揖傳》:“當伏重誅,以視海内,數蒙聖恩,得見貰赦。” 顔師古 注:“貰謂寬其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贳赦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贳”和“赦”兩個字組成,均與寬免、免除的含義相關。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寬恕罪過,免除刑罰。這個詞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來表示對犯罪或過錯的寬容處理,側重于官方或權威主體主動施予的免罪行為。例如在記載古代司法或帝王恩典的文本中,可能出現“予以贳赦”的表述,意為給予寬恕赦免。根據傳統辭書記載,“贳赦”強調對罪責的解除,帶有法律或道德層面的豁免意味。

二、單字溯源與關聯

  1. 贳(shì)

    • 《說文解字》釋為“貸也”,本義指借貸、賒欠,引申為寬縱、赦免。如《漢書·張敞傳》有“贳其罪”的用法,即免罪之意。
    • 現代漢語中,“贳”仍保留“寬恕”的古義,但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複合詞中。
  2. 赦(shè)

    • 《說文解字》注“置也”,意為舍棄、免除,特指依法定程式解除刑罰。如“大赦”“特赦”均為法律術語,指國家免除罪犯刑責。
    • 該字沿用至今,常見于司法、政治語境,如“赦免權”“赦令”。

三、使用場景與文獻依據

“贳赦”屬文言複合詞,多見于曆史典籍或法制文獻,用以描述君主、官府對罪責的免除行為。例如:

《後漢書·卷四十六》載:“帝嘉其功,诏贳赦之。”

此句指帝王因功績下诏寬免其罪。該詞體現了傳統社會中“恩赦”制度的特征,即通過權威幹預實現司法寬宥。


※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4. 《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贳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讀音與結構
拼音為shì shè,由“贳”(上下結構)和“赦”(左右結構)組成。其中,“贳”本義為“借貸、寬緩”,後引申為“寬恕”;“赦”表示免除刑罰。

2. 基本釋義
指寬恕罪過、赦免刑罰,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漢書·梁懷王劉揖傳》記載:“數蒙聖恩,得見贳赦”,意為因帝王恩典而獲得寬恕。

3. 相關出處與注解

4. 近義詞與相關成語

5. 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屬于生僻古語,多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場景。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赦免”“寬恕”等更通用的詞彙。

總結來說,“贳赦”是古代對寬恕罪責的書面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把住博洽長談常燠朝司點鬼簿地上天官耑啓耳提面命鋒鋋跟絓宮宅黑陶懷表皇初灰榇叫呼焦裂皎雪骢激嚁及笄勁敵劇壇看棚科品礦術廖井禮防淩犯利刃柳街六條落花媒人偻行蠻兒馬嵬襪沒什麼面店滅殺明糚摹本牡骘念咎強蠻遷忘黥徒情見乎辭跧摺宂急臊聲身意識韓詩械俗世頹齡頹氓蚊香無動于衷無乾浄詳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