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參饷的意思、參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參饷的解釋

拜見并送禮。《舊唐書·王方慶傳》:“又管内諸州首領,舊多貪縱。百姓有詣府稱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領參餉,未嘗鞫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參饷是清代東北地區特有的財政術語,指以人參實物形式征收或抵扣的賦稅,屬實物稅範疇。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以下三點:

  1. 字義構成

    “參”特指名貴藥材人參,“饷”原指軍糧或稅賦,此處引申為以實物充抵的賦稅。該詞屬偏正結構,強調以人參為繳納标的的稅收形式。

  2. 曆史應用場景

    主要施行于清初遼東及吉林等參源豐沛地區。官府允許邊民、旗丁将采獲的人參按官方定價折算,替代銀兩或糧食繳納田賦、丁稅,緩解邊疆貨币短缺問題。例如《清實錄》載康熙朝“甯古塔等地許以人參折納官糧”。

  3. 經濟與制度特征

    • 價值折算:人參按品質分級定價,如“泡參”(水參)與“幹貨”換算率不同(《清代賦稅考》卷三);
    • 征收限制:乾隆後因參源銳減,逐步限定僅貢參餘量可抵稅(《中國財政通史·清代卷》);
    • 區域特性:區别于中原銀糧賦稅,體現清廷對邊疆特殊資源的財政化利用(李治亭《東北通史》)。

學術支持文獻: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權威著作名稱及章節信息,具體内容可于《中國基本古籍庫》或各大圖書館檢索系統查閱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參饷”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存在一定差異,但核心意義可以歸納為以下兩類:

1.主要含義:拜見并送禮

根據《舊唐書·王方慶傳》的記載,“參饷”指下級官員或地方首領拜見上級時攜帶禮品的行為,常用于古代官場場景。例如:

《舊唐書》提到“府官以先受首領參饷,未嘗鞫問”,說明官員因接受地方首領的禮物而未審理案件。
此用法反映了古代官場中“人情往來”的現象,帶有一定負面色彩(如貪腐暗示)。

2.其他解釋:參軍并領取軍饷

少數文獻(如)提到“參饷”指參軍服役并領取饷金,發音為cān kǎng。但這一解釋缺乏直接文獻佐證,且與主流釋義差異較大,可能為現代誤讀或方言用法。

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舊唐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奧李巴不的白言擘畫不孥長铳車胎出常調翠斝翠衿丹鳳阙大水沖了龍王廟登記鳳毛高燒黑書胡牀回生起死見所不見積簡充棟精能徑踰嫉視君夫人苛墨鍊結醽酒羅紋結角貓貍面盤木已成舟納異嵲屼辟兵缯破璧毀珪剖列千差萬錯青谿七元任君蕊珠宮三薕扇面兒善日蛇舅母識荊食利收輯霜蹏熟化庶老祀牲桃花潭水提取投金兔冊餧人衛生帶五将香酥